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清代考据学反对宋明理学的形上思维方法,主张回归汉儒,以训释字义、考证典章制度的方法发明六经之大义,由此引发了清代思想界所谓的"汉宋之争".章学诚既反对纯粹空谈心性的宋学,也不赞成考据学者对宋学的过分责难.他主张"因事寓理",以调和"虚理"和"实事"的关系,并在宋学之思辨、汉学之考据之外提出了"史学明道"的思想方法,实现了对"汉宋之争"的超越,同时也预示了清中期学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向.  相似文献   
62.
《四库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中"都会郡县"及其存目收录了古代各府州县地方志,内容丰富,记录了各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提要》中四库馆臣对于古代历来都会郡县的梳理、品评及归类,体现出了四库馆臣对于方志编纂的认识,也能够反映出当时学术界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63.
两宋学术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继承性。经历两宋之际的学派整合与文化重组,王安石的新学逐渐式微,而元祐学术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承续。南宋中期以前,众多文士因家学、地方传统、个人学术选择等原因,受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文史传统影响较大,形成与道学不尽相同的重视文献考据的"汉学"学术路向。二者相互论争、彼此影响,共同构成多元的南宋学术。南宋中期以后,逐渐进入主流的道学,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其发展也正是在周边考据汉学的影响下,走完了自身逻辑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4.
杨洪 《华夏文化》2000,(1):20-22
考据学是在清代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通过音韵、训诂、辑佚、校勘、辨伪等方法考证经史,这就是考据学,也称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这是就该学派的学术特色而言的。考据学盛行于清代乾嘉时期,  相似文献   
65.
《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录》一书收录戴震乡试制艺三篇,为修订本《戴震全书》及《戴震全集》所未收。此书为研究和考察戴震生平、戴氏与段玉裁的交游、戴氏与江永的学术渊源以及清代考据学风对科举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66.
陈根远 《收藏》2014,(21):107-110
清代考据学家丁溶有言:“字皆石经之字,句皆石经之句,读经而不读石经,饮水而忘其源。”(丁溶:《唐石经校文序》)这其中的“石经”指的是唐石经,即《开成石经》。《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4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经文650252字。碑石高约216厘米,面宽93厘米。下设方座,中插经碑。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相似文献   
67.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68.
戴震的学术在清代即已引人瞩目。不过当时学者大都只看重戴氏考据学,轻视其义理学。戴震广为人知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家之完整形象,经历了一个不断添加的过程。在这方面,刘师培是较早注意到戴震考据学与思想之间密切相关的人,对于戴震完整的学术形象有完善之力。民初梁启超等人借纪念戴震诞生200周年之机所掀起的研究高潮,促使戴学渐成显学。刘师培可算是戴震学的得力功臣。  相似文献   
69.
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术的发达,一方面有赖于学者自身的努力,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研究和著述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求助于官府或私人的资助。因此,研究乾嘉学术,不能不研究与学术有关的赞助人,不能无视我国制度史上一项很特别的制度———幕府制,不能不对卢见曾、朱筠、毕沅和阮元等人的学术赞助对乾嘉学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70.
儒学和诸子学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本的内在要素,长期以来尊"儒"斥"子"的文化政策使得诸子学沦为"边缘学术",其学说的合理性并未得到承认.乾嘉时期,在考证学的推动下,诸子学研究逐渐兴盛,诸子学有了回归学术主流的契机;道咸以后,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和晚清社会危机的出现,儒学受到广泛的批判,在思想一统世界瓦解中诸子学迎来了复兴.诸子学的兴起和历史地位的改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学统重建的趋势.而清代考据学在诸子学的兴起中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