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56篇
科学研究   17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97篇
文化理论   183篇
信息传播   886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887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978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自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新疆日报》已刊发新闻评论、辅导材料、动态消息、理论文章、人物专访、新闻故事(图片)、典型报道等150余篇(幅),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好,要使宣传报道独具特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建设”、“规范”与“鞭挞”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要运用好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度量 将“建设”作为宣传重点.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之 “度”  相似文献   
42.
43.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44.
王毅 《新闻知识》2003,(10):3-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笔者以为,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也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本文试以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为切入点,对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问题作些初探。  相似文献   
45.
46.
新闻舆论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新闻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意识形态工作当然需要、也可以进行优劣评价。有学者认为“舆论的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  相似文献   
47.
既体现统治者意志,又反映民众愿望,且能使二者达成基本一致共识的大众传播言论,便是社会的主流舆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民族国家有各自不同的主流舆论。社会主义社会,执政党的纲领是建立在人民共同利益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人民内部通过民主的、自由的讨论,能够达  相似文献   
48.
浅谈目前我国社会新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渴望在闲暇时间能够放松身心,于是社会新闻因其新鲜、通俗、有趣,在家庭、人生祸福、人伦关系的层面直接牵动人们的神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软”新闻增强了媒介与受众的接近性,拉近了与广大受众的距离。然而,有些媒体在追求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混淆了通俗和庸俗的界限,导致社会新闻日益庸俗化、狭隘化、雷同化、虚假化,陷入了低级趣味和媚俗的误区。  相似文献   
49.
李勇 《声屏世界》2003,(5):29-30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难以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