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此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上阕写塞外秋光,作者用“雁阵、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构成了塞下秋时的特异景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由于“燕然未勒”不能还乡,伴着悠悠的羌笛声,“征夫”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此词属边塞词的先声,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2.
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 ,“苍凉”的意蕴表现在人的生存境况的尴尬 ,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以及人性的虚伪丑恶 ,集中体现在爱情与亲情的消解。面对人生的缺失 ,作家笔下常见的不是惨淡的决裂而是审美的、诗意的哀感和牵念 ,苍凉之中蕴含无限的眷恋 ,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43.
读毛泽东诗词,常常使人感受到他的作品是弥漫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艺术地传达出特定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渴望和毛泽东本人的情思世界,流露出他对诗词意象创造崇高美的追求。毛泽东的诗词所给予人们的远远不止是字面上的东西,而是无尽的,是雄健、苍凉、悲壮的情怀:  相似文献   
44.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婚恋为主题,本文试从为了生存、满足欲望的无爱婚姻、成就不了婚姻的爱情几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式,对她所阐述的“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一极具个人情感色彩的观点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45.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治腐败,社稷不稳,国势衰微,民不聊生。759年秋,关辅大饥,杜甫弃官携家至成都,在川主要依靠严武等人的帮助,维持生计。765年,严武卒,杜甫失去依靠,不久便离开成都孤身东下,开始了辗转漂流,衣食危艰的生涯。767年寄寓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此时杜甫已是56岁的老人了,并且身患多种疾病。时年农历初九,即重阳节(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56岁的杜甫,  相似文献   
46.
众所周知,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生命、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可以说,月球上是一个荒芜苍凉的世界,那么人类去月球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47.
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好的主题和一个合适的表现对象。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协调、纯粹、宁静的风景,它能使人避开沮丧和狂燥,使人正视人生;它应该避开所谓“文明”的侵蚀;它应该保持原生态的粗旷美,它苍凉而有力,它真正能抚慰人们的心灵。一直以来我把这种想法定为我创作的主题,并绘制了大量的油画写生作品和速写小品,但结果都强差人意,  相似文献   
48.
我是爱读书的,但不敢以书痴自居,爱书入骨、爱书成痴,这是对读书人最高的赞誉,只有那些天生的读书种子、真正的爱书人才配得此殊荣。我只是很爱读书,尤其喜欢那种  相似文献   
49.
张爱玲描摹了一系列旧时代女性的群像,主要分两类:贪慕虚荣或无以谋生却又因卑微弱小而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而谋求安稳的女性、因被迫依附却无从发泄而受压抑导致的变态甚至疯狂的女性。张爱玲以细腻深邃的笔触解剖她们的畸形心理和变态行为,谱写出一曲曲旧时代女性苍凉与寂寞的悲歌。  相似文献   
50.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