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小学生》2008,(10):45-45
失败后仍信心百倍,不断追求探索的名人古今都有,数不胜数。两次科考失败的宋代文人苏洵,失败后不气馁,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次落考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下决心从医,经过27年的精心钻研,参考了800多种医书,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四次落考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深入民间采访,写出了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22.
天明 《上海集邮》2001,(4):17-17
从山东淄博市张店乘坐1路直达车到淄川,再换乘2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蒲家庄。  相似文献   
123.
124.
在国际第二届“聊斋学”研讨会上,中外研究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等作品研究,有了传统课题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并且对世纪研究趋势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25.
倚重新批评理论的细读法解读《婴宁》,专致在文本的有机体中挖掘幽微隐密的信息.小说中存在两个吴生;秦母筹划了王子服与婴宁的相遇,王子服在经历婴宁所设重重考验后终成正果;婴宁的双重性格中,纯真为本为体,慧黠为表为用;成熟致其不笑,内含的任性致其笑之"不复";"全人"含意乃指处世之成熟;"婴宁"的命名隐喻了女主人公从未改变之性格的不同显化方式以及她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6.
作为研究《聊斋志异》的重要文献,“聊斋自志”引起了历代“聊斋”译家的注意。企鹅图书(Penguin Books)2006年推出的闵福德(John Minford)《聊斋志异》译本中包含了“自志”的翻译。闵福德独辟蹊径,以大量注释传达“自志”的典故意义、以自由诗体再现“自志”骈散结合的句式风格、以英语韵式补偿“自志”的声律特征,以灵活的手法再现“自志”的丰富意象。创造了如影随形、形神兼备的佳译。  相似文献   
127.
文学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时代、每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如果一个作者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语言运用得简练、流畅、准确的同时,还能将其要表达的主旨很好地传递给读者,将文章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完美地展现给读者,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这个作者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但是,要想成功地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现出人物的语言特点,就需要作者用心地进行人物创造。《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也是人物语言运用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8.
李荣昌 《寻根》2011,(4):17-21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作家,对他的经济状况进行考辨是有积极意义的。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如在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认为蒲松龄“社会地位不高,深知民间疾苦”;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认为其“清贫的家世,塾师的生涯,  相似文献   
129.
许博渊 《教育》2009,(9):48-49
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够倒霉的,一辈子没有考取功名。小时候曾以优异成绩通过最低层的考试,得中秀才,此后的乡试就屡战屡败。从24岁开始到63岁,将近40年问多次参加乡试,有文字记录可考的就有7次,每一次都名落孙山,直到71岁高龄,才按照惯例被授予贡生名义,也就是接受政府补贴的大学生,相当于举人的副榜。因为离进士及第还差得远,所以没有希望入仕为官,高官厚禄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30.
在《聊斋志异》复杂的思想内容中 ,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并存。但其中优秀的作品占主要部分 ,它们多侧面地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 ,反抗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被誉为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