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都写到了八股科举制之弊病及它对文人士子的毒害和摧残,但两者的表现方式和揭露程度不同。《聊斋》是作者怀着-腔悲愤通过花妖狐魅等神秘荒诞化的表现手法,矛头直指考官的不公不明,以当局者的身份热腔骂世,在感性层面上进行了直接的显现。《儒林外史》则取材于现实士林,以白描的手法描摹原生态的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被八股科举所异化、所扭曲了的人物,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吃人的本质,是一部以局外人的姿态远距离审视这一制度的理性醒世之作。  相似文献   
182.
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薄松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本文只对其中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这三种诗分别为: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183.
本文从作者的生平入手分析其作《聊斋志异》中对科举制的批判.结合时代背景及与其同时代的著作以证明《聊斋》中的悲剧意识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4.
《聊斋志异》中的知己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聊斋志异》的情爱婚恋故事中,贯穿着一条情感主线,那就是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表现于审美理想中的知己形象;二、执着于精神层面上的知己之爱;三、寄寓了作者激越难平的孤愤之情。它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与自由生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是对以作家自身为代表的普天之下所有落拓文人自我价值的确认和肯定。  相似文献   
185.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促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尖锐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深受压迫的下层人民遭遇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86.
于世海 《教育艺术》2007,(8):39-39,42
梦与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有夙缘.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有两首记梦诗《斯干》、《无羊》,恐怕要算梦文学的开山之作了.他们或借梦以抒相思之情,或借梦以发"人生如梦"的感慨,梦境的风格、意境各有不同,却都为梦文学史留下了不可抹煞的一笔.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描写,则以其惊人的数目、多变的手法及多样的类型等诸方面成为梦文学的"大观性作品".  相似文献   
187.
蒲松龄处在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时代,新兴的生产方式和渊源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其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便是〈聊斋志异〉的〈黄英〉一文.从〈黄英〉一文文本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上探讨蒲松龄并不为人所知的深层心理,可以揭示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试图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8.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杰出文学家。他的创作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善恶观念。对此,学术界早已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试以“蒲松龄善恶观的成因、始源及其现实意义”!为题,淡点粗浅认识,旨在力求拓宽和加深蒲氏生平思想的研究,获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9.
小官人     
太史某翁,忘其姓氏,昼卧斋中,忽有小卤簿,出自堂陬(z u)。马大如蛙,人细如指。小仪仗以数十队。一官冠皂纱,着绣襆(f ),乘肩舆,纷纷出门而去。公心异之,窃疑睡眼之讹。顿见一小人返入舍,携一毡包大如拳,竟造床下。白言:“家主人有不腆之仪,敬献太史。”言已,对立,即又不陈其物。少间又自笑曰:“戋(ji n)戋微物,想太史亦无所用,不如即赐小人。”太史颔之。欣然携之而去。后不复见。惜太史中馁,不曾诘所来。āúō译文:有个老太史,白天躺在书斋里看书,忽然看见一支小小的仪仗队从堂屋角落里走出来。仪仗队的马只有青蛙大小,人只有手指头大…  相似文献   
190.
《聊斋志异》的爱情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和相似特征,这就构成了一定的模式,可称之为理想女主人公模式。该模式凸现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主动追求和超凡的才干,突破了封建礼法对女性的樊篱,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