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降及清代,对《元朝秘史》的研究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日趋深入,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不仅各种版本广为流传,润饰注释之作相继问世,就是研讨考订方面亦佳作迭出。这与清代藏书家搜集、影抄、刊刻《秘史》之劳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书目、序跋等诸种著录文字颇多创见,是整个清代《秘史》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藏书史上,常熟虞山一派藏书家的异军突起,当始于16世纪中叶前后,时系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在嘉靖以前的常熟历史上,虽然至少已有40余位史有其名的藏书家,但是他们在整个中国藏书史上的地位显得并不十分重要。随着明前期江南经济的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发达,江浙两地的文风、学风日趋昌盛,常熟一地的私家藏书也由此而蔚然成风。嘉靖元年所立的《常熟县儒学义田碑记》曾说“惟兹常熟,入国朝为畿辅之邑,号称多士。文章德业,彬彬然与上国齿。”袁同礼在《明代私家藏书概略》中也说:“自嘉靖以降,海宇平定,私…  相似文献   
3.
林欣  林梓宗 《图书馆论坛》2002,22(4):116-118
论述唐代广东第一状元莫宣卿及其“书屋”藏书,分析“书屋”藏书的客观事实:一、唐代私人藏书极大发展;二、莫家乡地灵人杰,汉代已出现私人藏书;三、“书屋”藏书适应唐代科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5.
徐bo是我国明末福建的一位著名的大藏书家和目录学家。  相似文献   
6.
秦更年是近代史上重要但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的藏书家和金石、目录学家,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数十种经秦氏批点的善本古籍。本文利用南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优势,结合《婴闇题跋》等文献,在介绍秦更年的生平、题跋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其题跋内容作了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7.
林英 《图书与情报》2006,(4):140-142
由武汉大学图书馆研究员李玉安先生和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馆长黄正雨先生通力合作编纂的《中国藏书家通典》一书,囊括了自商代以来到1949年以前出生的几乎所有的藏书家,从而为我国藏书界又增添了一部新的藏书人物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罗焕好 《图书馆论坛》2006,26(3):266-269
藏书家莫伯骥以其五十万卷楼藏书之富驰名海内,为广东近代藏书之冠。文章简要分析了其藏书的经过,对其藏书散佚的情况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9.
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我国的私人藏书一改过去单一的抄写渠道,在宋元时第一次大规模崛起,形成繁荣的藏书文化。同时由于政治中心南移,经济、文化也随之南迁,福建作为朝廷的大后方,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经济较前也有更大的发展。福建同时是理学的发源地,全国的教育中心,这一切造就了藏书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雕版印刷的发明和运用,使图书的大量出现和收藏成为可能。宋元时,福建的私人藏书家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苏颂、胡安国、郑樵、宋慈、蒋易、詹景仁等。至明代,福建的私人藏书家更是人才辈出,藏书家人数多,藏书数量多,藏书种类多,达到藏书活动的高峰。这种藏书现象的出现,有着福建特有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0.
作为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及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论述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