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郑敏早期诗歌(本文特指收入《诗集1942-1947》中的诗歌)即使今天再读,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流动的诗思之美、凝静的诗意之美、隽永的诗味之美。究其原因,就是其诗歌能将抽象的哲思与具体的象征意象结合起来,并用智性的语言进行转化与融通,从而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22.
在林徽因的诗歌创作中,《别丢掉》是一首风格别样的诗歌。作品以忧郁之中的执着信念为维度构建独特的情感结构,以现代性诗思的营构突破了传统诗歌中怨妇诗的结构模式,以坚强和韧性表现出女性诗歌少有的硬度,赋予爱情诗独特的情感魅力,尤其是在新月诗派中显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3.
当代诗人海子的创作是较为成功的,他的不少诗作都体现着中西思想的融通,值得我们仔细品读与反复阐释。这种阐释,不仅有助于塑造现代汉诗的经典,而且也能给当下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论文以他的短诗《九月》为个案,分析它与存在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诗性思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灞桥在唐长安占据重要交通孔道地位,灞柳飞雪盛景吸引往来相送的诗人生发别离情思,灞桥意象的核心——离别意蕴在唐诗中得到确立,且对唐人的昂扬心态与蓬勃气象有所映射。伴随晚唐大量落第士子选择以灞桥寄托消沉心绪,灞桥意象发展至成熟期,在唐诗中以文人失意心态、绝望苦寒情境为主要呈现形式。郑綮顺应晚唐诗歌审美风貌提出“灞桥风雪”诗思命题,灞桥由韵味深浓的具体可感意象向抽象诗思意象转型,并在宋代词画中凝定为诗思范式,焕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5.
《诗人玉屑》以格法分类,畅谈艺术技巧,提示创意之法,强调造语之方,征存一代诗学实录,诗话论诗及辞习气,南宋江西诗法之大凡,此中有之。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切入,以不犯正位视角,考察言用不言名(体)之诗例,左证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之诗歌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26.
高考古诗阅读题中,为何学生会"读不懂"与"误读"呢?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重答案讲解,轻学生的原生解读.其二,重诗歌类型的共性分类,轻诗歌文本具体的个性解读.其三,重显性的意象与炼字,轻隐性复杂的情感内涵解读.并从名家的案例中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读透诗思,打通意脉.  相似文献   
27.
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诗人王钻清从江汉平原到南海之滨、从欧洲到美洲、从行者到思者、从出发到回归,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坚守着诗歌这块阵地。对生命本质的诗性拷问、对自然发自内心的诗意热爱、对日常生活的个人诗思构成了王钻清的诗歌。而本文试图通过简析诗人创作诗歌的内在情感与思考,以此来探究"诗体游记"这种诗歌形式及诗学实践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8.
文章讨论徐国民《带着汉字出发》的语言,集中关注其诗学语言的辩证性,阐释其辩证性对于诗歌表达和情感抒发的作用,将徐诗的辨证表达总结为三大类八种情形:1.矛盾或相反意象的排列,引发直观的对比,激发读者的辨证思考;2.自相矛盾的表述,催生尖锐的思维冲突;3.用矛盾的生命状态的互动关联显现深层逻辑关系;4.以事物之本来属性与本来属性的消失或异变触发剧烈的认知扭距;5.正常刺激与反应关系的颠覆与独特而强烈感觉的宣泄;6.违背常识的行为变异导致新奇的直觉错位以揭示情感的心理落差;7.相反表达的选择性排列,指引解读的多维延伸;8.以背景意象与主题意象的巨大反差,凸显强烈的情感镜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