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51篇
科学研究   42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誉为渔王的老人,很希望三个儿子也能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他们一些渔技,凡是捕鱼能用到的所有技巧,老人都尽心传授,就怕三个儿子有什么不明白的。等儿子长大后,他们的渔技却是十分平庸,他的精湛技艺后继无人了,结果让老人非常苦恼。同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樵夫,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他要他们独自去森林砍柴,临走时告  相似文献   
92.
哈佛家书     
建国 《教育》2011,(29)
出版:作家出版社7位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出自于哈佛教育究竟有什么惊人的秘密?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把孩子送进哈佛大学的教育秘籍,书中真实记录了一个中国哈佛女孩与父亲之间多年来的经历、见闻、书信、电邮,以及其间的相关感受、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的杨振宁热,与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决裂、晚年娶翁帆为妻等社会新闻有关,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西南联大研究正在愈加受到学界的重视。如果说西南联大代表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桂冠,那么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杨振宁、李政道、王浩、殷海光、邹承鲁等人便是这顶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而这其中又当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4.
《科学中国人》2011,(18):78-80
2011年7月2日,南都周刊发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访谈录.题为《爱国者杨振宁》。此文一出.广经转载.争议迭起。细究下来.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则对其冠以“保守的革命者”、“爱国者”的称谓不以为然;一则对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在弱作用力领域宇称不守恒”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95.
2007年7月,在德国林岛举行的第57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上.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引起了2006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CraigMello教授的注意。这名中国学者就当前RNA干扰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与CraigMello教授进行了探讨,她认为RNA干扰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了非常好的设计思路,但目前只是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96.
简岩 《百科知识》2011,(21):1-1
诺贝尔奖评委会10月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97.
刊客沙发     
尊敬的大科技杂志社:各位敬爱的编者,你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很高兴拥有贵刊,这本书是我刚刚认识到的,是一位朋友介绍给我的,之前没有《大科技》的时候,我只是泛泛读一些杂志,如  相似文献   
98.
已经是女性“诺贝尔奖”得主,香港城中名人,47岁的任咏华还是一副不施粉黛的老样子,发型自20岁开始就没大改变过。她总觉得“越自然越好”,虽然她的工作是“无中生有”的化学家。 3月3日,她和另外4位女科学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巴黎总部大楼领取了2011年度“欧莱雅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相似文献   
99.
清华大学科学馆,走廊尽头这个近30平米的房间因为没有丰富的物品陈设而显得有些空旷,然而这个房间里却有一个用来思考整个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大脑。物理学家杨振宁端坐在办公桌前,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始终用一种缺少变化的语气与我们交谈。他神情温和,那是一种让人感到难以改变的温和,甚至连时间对他的改变都显得那么艰难——这位89岁的东方男人看起来非常健康,言谈举止间保持着足够清晰、敏捷的状态。一个小时的谈话刚一结束,他就起身拎起黑色文件包步出办公室,结束了他日常的半天上班时间。  相似文献   
100.
10月上旬,中关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传播着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和业绩。在这方面,中关村肯定是全世界最敏感最快捷的地方之一。因为,中关村创新活动瞄准的是世界顶级优势。"不创新,毋宁死"曾经,中关村一位负责人说:"不创新,毋宁死。"有人认为有点偏激,然而,对一个瞄准世界科技高地的群体来说,"创新是空气,是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