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本文认为,潘啸龙先生对《招魂》的作者及其价值判断所持的观点是不对的,认为司马迁所读《招魂》的作者是屈原而不是宋玉;《大招》乃汉人仿作;《招魂》的思想价值也不是表现在对历史文化与民俗的认识上,而是屈原的抒情写怀之作  相似文献   
142.
刘晓峰 《语文知识》2002,(10):50-50,F004
一、惠王、武王、昭王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对其中涉及的“惠王”“秦昭王”,人教版中语教材编者仅对前者简略注曰:“秦惠王。”一般读者对这两位国君的有关情况不甚了解,因而影响了对课文相关情节的理解。 实际上,秦惠王与秦昭王谥号的全称分别  相似文献   
143.
<东越列传>中认为东越、闽越皆为黄帝子孙,体现了贯穿<史记>全书的民族大一统思想,而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司马迁对汉越之间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东越等民族的内迁则有利于形成汉的一统天下,发展了我国的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144.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坚明约束”,课本解释为“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我认为不够确切。“约束”为“名词”,具体指什么应明确,现代汉语中的“约束”为动词,这是难点,根据文意应是“信约”、“盟约”。“坚明作约束的定语”说法欠妥,应作谓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信约明确而固定”。  相似文献   
145.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展现了高超的史传艺术:一是蒙氏是秦代非常显耀的家族,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更是得到秦始皇生前的重用恩宠,但他们却死于胡亥、赵高、李斯之手,没有逃脱为将不过三代的历史魔咒;二是蒙毅、蒙恬被杀之前,反复辩解自己"无罪""无辜""无过",死非其罪,何罪于天,他们的辩白是《蒙恬列传》的着力处,耐人寻味;三是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仅扼要叙述蒙恬的功绩,于文中点出其阿意兴功的罪过,并通过"以客形主"的手法,对蒙毅、赵高、秦始皇、秦子婴进行或详或略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6.
东汉著名四川籍文人李尤的事迹,记载于《华阳国志》和《后汉书·文苑列传》本传,但较为疏略。本文检核有关史料,对其生平事迹和文章著述做了深入考证,探讨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李尤在和帝、安帝时参加校书修史的情况,二是李尤在安帝末年谏废皇太子的情况,三是李尤文章著述及后人对其评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7.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148.
《酷吏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史传杰作,他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汉代的严刑峻法,对汉初时的酷吏进行了“实录”。透过司马迁对酷吏们较为客观和冷静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蕴涵着司马迁内心的矛盾与困惑。司马迁的这种心理并不是自觉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是面对当时社会的严酷统治,隐含在他的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49.
《屈原列传》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课本虽几经修订,注释亦反复校正,然而纰漏仍旧存在。笔者对该篇注释考辨如下:  相似文献   
150.
滑稽和反讽     
华莱士·马丁在《当代叙事学》中讲到反讽的时候说,文学史里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就是破坏语言的表面含义与作家真实意旨之间一对一的简单关系,不是肓在此意亦在此,而是肓在此而意在彼,其目的是把读者引出通常的叙事框架,实现思想的跳跃。这样破坏成规的做法有过不同的命名,中罔古代称之为滑稽。《史记》有《滑稽列传》,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滑,乱也;稽,同也。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所谓“乱异同”,就是制造歧义、多义和意义的悖反。《滑稽列传》的传主是俳优,也可以说是口头小说家,陪侍在皇帝身边,以言辞逗皇帝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