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世纪20年代,陈寅恪从西方学成归国,来到清华大学国学院就职,他和另一名知名学者——以狂狷名世的刘文典在谈及教学事宜时,曾经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对对子)所对不逾十字,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其中有与高中卒业应备之国文常识相关者,亦有汉语汉文之特殊优点之所在。这段话表明了陈寅恪对于"对子"的理解。接下来,他论述了四个"对子"的优点: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  相似文献   
162.
朱珠 《课外阅读》2010,(3):43-45
一提到北京大学的破格招生,人们会想到罗家伦、朱自清等人,他们无一不是怪才、偏才,却被北大录取,并成为学界泰斗。北大成就了他们,他们也为北大平添了一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163.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4.
罗家伦是名符其实的五四健将,著名的《五四运动宣言》就出自罗家伦之手。五四一辈文人学者,多已用白话文写作,但因为他们早年有文言的底子,所以一般都是文章高手,特别是"宣传性"的文字,后辈很难写过他们。白话文  相似文献   
165.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166.
吴飞 《当代传播》2003,16(5):54-56
"自主主体论"是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司堪伦(T.M.Scanlon)提出的一个有关表达自由的理论原则.1972年,司堪伦在<哲学和公共事务>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关于表达自由的理论>的论文,①司堪伦教授站在激进的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表达自由问题作出了一种新的诠释.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争论,但无论如何托马斯·司堪伦的研究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表达自由问题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7.
王智 《贵州教育》2008,(12):10-10
<正>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存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8.
169.
1930年1930年代"国难"危机的背景下,民国政府的教育也遇到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普遍的就业困难,其次表现为青年人在思想和信仰方面的困惑与彷徨.而教育界在192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各种政治势力都试图动员大学和青年学生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1932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学潮就是这一状况的集中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0.
网络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和困惑。分析了网络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一些初步设想,建立一个充满伦理秩序的网络社会,分享网络带来的便捷和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