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今年 6月 1 1日是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诞辰 1 2 0周年纪念日。遥想本刊创办时 ,蒙先生厚爱 ,亲笔挥毫为本刊题写刊名 ,迄今已近半个世纪矣 ,感恩之情 ,日日于心。为缅怀先生的高尚风范和精深造诣 ,特发表于曙光君文章 ,以表心迹。  相似文献   
22.
行业楹联     
楹联是中文中特有的文化,以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对仗风趣,雅俗共赏而受人喜爱。行业楹联是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而撰写的专用对联,它既反映了行业的特点,也体现出从业人员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貌。下面就笔者收集到的一些行业楹联写下来纠飨读者。这些对联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
合唱艺术雅俗共赏,是一门高雅艺术,也是被广大群众喜爱并直接参与的大众艺术,从高雅神圣的专业音乐殿堂到车间、校园,营房,处处都能听到那雄浑北阔、荡气回肠的动地惊天之声;它是重大节日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24.
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皆借鉴民间俗文化因素,并大胆创新,从而开创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吴昌硕大写意花卉在赋色上达到极致;白石老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绘画的题材范围,使中国画艺术深入到俗事俗物之中,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5.
众所周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文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好文章都能雅俗共赏,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中生,特别是初二以上的学生已经初具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时很需要把学生当有思想的大孩子而不是当无主见的小孩子看待。但很多教师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肯、  相似文献   
26.
2010年的江西作文题“找回童年”可以说是一道值得称道的好题。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1.巧妙地回避了猜题押题的围剿。2009年的江西卷作文题公之于众后.猜题者喜形于色,因为没有哪一个猜题押题的报刊或出版社的教辅图书没有这一材料的.如果说2008年以前的江西卷作文题太难猜.让人觉得它太雅的话,那么2009年则因为它太热而让人得以乐见。2010年的江西作文.让人难猜.但又使人喜闻乐见,是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7.
赵哲 《教师博览》2005,(5):21-22
沙叶新不仅是一位名的剧作家,更是一位妙语连珠的幽默大家。他的语言诙谐幽默、格调高雅.听后令人开怀大笑、回味无穷。透过沙叶新那些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言谈笑语,我们更能领略到他那坦荡的胸怀、乐观的态度以及渊博的学识。  相似文献   
28.
研究者大多将徐小说创作风格以195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实未必确切。因为1950年以前,其小说创作风格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徐初期小说创作受其童年经历、北京求学以及留法履历的影响,形成了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风格;抗战爆发后,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其小说创作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融入了现实主义的成分,形成了雅俗共赏的风格。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像曹禺前期戏剧作品这样横跨传统与现代两个审美疆域,既受到普通市民阶层的广泛喜爱,又能成为少数知识分子的精神享受,并不多见.这其中的奥秘,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深寓形而上的精神意蕴;二是通俗浅显的语言里包孕丰富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30.
渤海国的历史文化不仅是黑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由牡丹江剧作家王治普先生创作的大型话剧《渤海公主》,用丰富的笔触,鲜明的人物特色以及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位再现了公元八世纪二三十年代渤海国与唐朝关系的一段历史纠葛。这部话剧不仅具有鲜明的渤海文化个性,而且雅俗共赏,使观者在"看得懂"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话剧以及渤海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普及渤海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那一段灿烂其时的独特文明做了一次难能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