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3137篇
科学研究   165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161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bstract

Although native family students often learn more than immigrant family students in school (e.g. civics), scholars have not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d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native family students outperform immigrant family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Propensity framework guides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link between students’ immigrant status and civic knowledge, with antecedent factors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nd language spoken at home), opportunity factors (civic learning at school, civic participation at school,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 and propensity factors (perceived open classroom climate and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Two-level path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ICCS) 2016 by 6254 eighth graders in Denmark showed that the civic knowledge of native family students exceeded that of immigrant family students, mediated by their own and schoolmates’ higher family SES. Meanwhile, immigrant family students had more political discussions, which are linked to better civic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52.
《环境的力量》收录在毛姆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中,讲述了主人公盖伊在殖民地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困惑.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其中复杂的伦理关系.通过对盖伊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的剖析,揭示出以英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以马来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153.
Although Curriculum 2000 includes some welcome changes, such as the inclusion of drama, it is essentially a missed opportunity. I argue that it fails to address the complexity of modern life. In many academic areas, including literature, issues of identity are central to fundamental debates. Such debates have been precipitated by increasing economic globalis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increase in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people from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s. Although this situation is not new, the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of recent decades have altered the pace of such developments. In most cities school populations reflect such change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there are substantial gaps in the curriculum which derive mainly from government policy being premised on crude and obsolete notions of English identity. Such notions lead to a confusion of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and citizenship as modes of belonging. In my view both of these factors severely constrain our ability to construct a critical curriculum which adequately addresses contemporary interests and dilemmas.  相似文献   
154.
当代世界的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使公民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人公民意识的觉悟、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社会基础和政治保障。笔者认为,要建构我国公民教育的体系,就必须首先确立其理念和目标,把握其内容和方法,找到与当前教育现实相契合的适当形式。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针对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多以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存储量小的智能卡为主的特点,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提出了适用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一种改进的TDAKA(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同以往方案做了比较,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计算复杂性进行了分析。该协议有以下特点:实现了网络和用户的双向认证;采用数字签名,用户对业务具有不可否认性;由于利用椭圆曲线公开密钥密码算法,使得在同样的安全水平下,可以减小密钥长度,加快计算速度,适应移动通信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156.
流浪是后殖民语境中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库切是后殖民语境下一位重要的流浪作家,其流浪有自身的特点——殖民者的流浪。库切通过对文化身份的关注与忧虑,对殖民话语的颠覆以及跨文化整合写作方式的尝试,展现了他对后殖民主义的揭示及批判,显示了他的流浪文学在后殖民语境下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57.
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其内部应用系统众多,随着管理业务的综合化发展,系统间数据的不一致、“信息孤岛”、用户权限多样等现象不断的暴露出来,对管理造成诸多不便。从信息共享、身份认证出发,对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行研究,解决系统间的权限分配、身份多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8.
风险社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具有的复杂性以及不稳定性的特点。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型的时期,也是进入到风险社会的危险期,怎样让大学生对风险社会带来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在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政治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59.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部分农村人口暂时脱离了农村土地以进城务工、经商等方式赖以生存,但在农村仍保留有户口、原承包土地或房屋等等,情况较复杂。本文对在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建设征地实施过程中,这部分移民身份认定问题进行探讨,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实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0.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当我们同在一起:新加坡的游乐场(1930-2030)”展览,以新加坡游乐场的发展历史为叙述主线,将知识宣教与参与式体验相结合,其立意并不限于游乐场自身的形式与设计之变迁,而将游乐场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和社群交往的媒介,呼唤新加坡人重建社区认同,并以之助力于国民性之塑造。它也使我们得以思考,国家与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展览制作的策略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