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林莽的方式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林莽的诗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开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2.
    
ABSTRACT

Despite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over the 25 years since the Salamanca Statemen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s in order that schools can be developed that include all students. Drawing on a programme of research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20 years in various European countr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themselves should have a central role in informing think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education. Although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UN Conven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their views continue to be largely absent from important discussions that directly affect them. Using examples from two interconnected studi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students can be a catalyst for inclusive development, provided their views are heard and acted upon. In so doing, it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the author’s thinking, as the research moved beyond an initial focus on students’ voices as relating to conversations with students, towards a much more radical approach that seeks to promote dialogue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st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move is seen to involve a cultural change which, in itself, is a manifestation of a commitment to inclusion as a principled approach to education.  相似文献   
73.
"对话中心课程"的是基于课程话语多元性的现实要求,对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关注以及知识观的变化而提出的。"对话中心课程"建构的依据:课程话语多元性需要理解与对话,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需要对话机制的课程,知识观的改变诱发复杂的对话实践。追求课程编制过程的对话精神,实现课程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把握课程实施的建构取向,倡导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建立师生交互主体性,体现着"对话中心课程"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7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ork of the ethics initiative in the City of Denver to see how talk about ethics contributes to an ethical culture. By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city's Code of Ethics, ethics training discussion, employee interviews, and formal documents relaying the Board of Ethics' views, we show how ethics emerges within communication. We argue that the emergent quality of ethics is dialogically refined in communication. For practitioners and officials interested in advancing organization-wide ethics training, we urge pursuing dialogical means so that people can negotiate among competing interests to shape future policy and action reflective of their ethical concerns.  相似文献   
75.
76.
培养学习者的集体认知责任,既是提高知识建构水平的前提,也是CSCL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知识建构理论与分析框架,构建了培养学生集体认知责任的五类干预策略,包括集体认知责任概念图、在线讨论参与社会网络图、在线协作情况反思表、小组学习契约、对话类型与发言规则。并通过一个大学本科课程班的研究案例,考察这些干预策略在协作讨论不同阶段中应用的效果。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话文本的内容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参与学生的知识贡献意识、互补的知识贡献和知识贡献的广泛参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五类集体认知责任干预策略的应用,都能够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阅读并回复小组成员的观点,平等参与讨论,其中“对话类型与发言规则”在提升集体认知责任和学生知识建构水平方面的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观点的认知复杂度和科学复杂度,促进更高水平的知识建构与对话。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学生集体认知责任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提供策略支持,也可以为开展线上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77.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来看,学校德育应该是一种交往行为。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关照下的学校德育,应以对话作为师生交往的主要途径,德育内容应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具有主体间性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78.
近期,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系列活动课程,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以北京科学中心的10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究课堂上师生对话的特点和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博物馆课堂上存在四种典型的对话结构,且博物馆课堂中存在大量的实践环节,衍生了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教师使用合适的引发和反馈话语,如追问、解释等,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学生在博物馆课程中展现出高阶思维的比例约为44%,但展现的高阶思维类型不均衡。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充分利用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以提高课堂协同知识建构水平,优化话语策略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加强制度设计以促进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9.
网络文学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学体裁。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传统文学早已固化的创作模式,还帮助读者开辟了与作者互动的新途径。读者介入文学创作不但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还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80.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提出视野观点的必要性,说明了视野的特定含义;进一步用这一观点透视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特征;最后还在新的学术环境中对视野观点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