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立泰  梁超 《科研管理》2014,35(11):178-186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以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环境污染作为投入要素纳入城镇化效率评价体系,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角度测算了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城镇效化率,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人口密度、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和市区规模等因素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比较而言,考察期间经济、空间及社会城镇化效率较高,人口城镇化效率较低,各类型的城镇化效率值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为东高西低的状态。(2)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政府政策对人口及社会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均为正,而市区规模对前者的影响为负,对后者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市区规模对经济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也为负;产业结构和市区规模对空间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为正,人口密度为负。最后,本文建议,应通过统筹协调各影响因素来提升区域城镇化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22.
宋代边塞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意义上的宋代边塞词数量不多,但是词中却多用烟、霜等清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营造出不同于唐代边塞诗词的凄清衰飒的情感氛围和美学风格特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反观边塞词美学风格以及词体观念的演变。宋人"诗庄词媚"词体观和孱弱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形成宋代边塞词风格的原因,也是其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初盛唐丈人干谒求仕成风,为行干谒之事,就必须漫游四方,远游边塞。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初盛唐文人的漫游之风,而且推动了初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24.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08年底将正式封关运营,但对中心将来可能发生贸易争端问题尚没有设计出具体的解决方机制。借鉴全球性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以中心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主体资格、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执行程序和规则解释权限制等法律制度为基础,设计一套符合中心区域贸易安排、适应中亚经贸特色的区域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5.
对沈从文的<边城>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的情话对白进行比较,表明情话对白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与其文化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自由直接引语和心理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了男性话语权中女性的传统角色,而英国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言语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的是对父权制话语的解构和女性反抗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26.
作为形象学的研究对象,《边城》所展示的艺术形象是全景、和谐的;其文化理想具有普适意味;儒学的道德理想、道家的审美追求、禅学的终极关怀构成它的中国形象。其形象具有三重意蕴:整体和谐的生态形象,普适价值的文化形象,三色互补的中国形象。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边城形象”的性状、本质与结构。  相似文献   
27.
纵观中国古代边塞诗,以征战戌边,描写战事者为多。元代边塞诗则不同,其时的诗人们没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思想,他们更多的是在感受塞外奇丽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28.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两人历来并称。他们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都有多次出塞的经历,并且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高适、岑参边塞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气魄宏伟,激情澎湃,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悲壮雄放的风格特征。但高、岑二人气质秉赋迥异,青少年时期教养、经历与生活道路各不相同,因此诗的风格也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此从四个方面对高适、岑参诗的风格差异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29.
ABSTRACT

This contribution mainly focuses on Cyprus and the Balearics, islands located at opposite geographical extremes of the Byzantine Mediterranean, during the passage from Late Antiquity to the early Middle Ages. Historians have often regarded these islands as peripheral additions to the Byzantine heartland of the Aegean and the Anatolian plateau;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fact, archaeological and material indicators (such as ceramics, lead seals and coins), paired with the scarce textual sources, point to a certain degree of economic prosperity in the abovementioned islands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scrutiny, suggesting that they continu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and religious structures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A resilient insular economy and continuity of local production of artefacts was ensured by the persistence of demand from local secular and religious elites and regular, if infrequent, contacts with other areas of the Byzantine heartland or the Muslim Mediterranean.  相似文献   
30.
中唐时期唐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较复杂,有交流、交融,也有对抗、战争;就后者而言,唐廷不再如盛唐强盛,而处于被动、劣势地位。这些都影响着张籍、王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二人有大量作品涉及民族关系,或反映民族战争(边塞诗),或叙写民族交流与交融,或描绘异族风情;在艺术表现上,二人边塞诗风格凄黯感伤,以写实为主,甚至其它诗歌也多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