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1668篇
科学研究   134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02篇
综合类   10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儿媳能使鬼推磨》、《三代厨房》等日本婆媳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家庭伦理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关系——婆媳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表现,并对改善婆媳关系的渠道作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借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综合分析上述两部作品中图像、文字、音乐、色彩、情景等符号,体察到现今的日本婆媳题材影视剧已经摈弃以往只注重宣传传统美德的模式,而是立足于尊重人性,立意珍惜亲情,否定"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倡导"想着他人"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实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由此可见,当代日本社会重视推崇重树人文关怀的旗帜,发扬光大"和"的核心理念,努力使之成为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前后的财政支援体系,重点研究了法人化改革后国立大学经费来源的构成情况,阐述了改革给大学财务方面带来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财务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2004年,日本建立法科大学院教育制度,目的是改革传统的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弊端,为日本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人才。法科大学院注重法律实务教育,由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法律家担任教学工作,毕业生获得法务博士学位,并可获得直接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近几年来,受司法考试合格率和就业率较低的影响,法科大学院的报考和录取人数不断下降,一些法科大学院停止招生。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大学自身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改革方案。从最近的改革措施来看,主要包括改革法科大学院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建立就业支援组织、完善司法考试制度等。  相似文献   
84.
日本现代学校体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系统地回顾和总结现代日本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探索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中日大众体育场地设施及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制约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和利用、大众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与日本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以推动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科学、健康和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86.
对日本武术名著《五轮书》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凡是武术就必须突出实战特点,并且要承认武术肯定具有一定程度的残酷性与危险性;2)在现代作为教育的武术,应多采用两人攻防形式练习,动作技术必须遵从战斗原则,求"简单"、"有效",即使是套路也应如此;3)武术在实战中须讲究战略与战术,应提倡"攻击、再攻击"的精神;4)武术的深层次理论须与人生的终极意义相结合,即通过技术练习进入哲学层次,以求得自然率直之心。这4点是值得中国武术借鉴的。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链川体育财团(FFS)编写的《日本体育白皮书》中“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分析”部分的解读,对日本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实施状况、体育人口的界定、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竞技体育人口和观赏体育人口等进行解析,揭示日本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探求日本发展体育人口的经验。  相似文献   
88.
尹晓峰 《体育科研》2009,30(5):34-40,59
从体育基本法的历史演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与定位、体育政策与相关法律、法律在体育事务中的应用等视角着手,阐述了日本体育行政法律制度的概况,并从体育立法、管理体制、体育社团、相关产业、体育纠纷、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日本体育法规为我国体育立法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者们以各择所需、各唱各调的可能性。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张闻天关于三民主义发展性、真假三民主义等的研究,是抗战时期思想理论战线和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形成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the resurgence of popular, semi-academic nationalist discourses that solidify the figures of “Japan” and “Okinawa” within post-1945 U.S.-led formation of nation-states across the Asia-Pacific. It critiques two discourses that are symptomatic of such a return to the figure of the nation: developmental economist Matsushima Yasukatsu’s thesis of “Ryukyu’s independence” and philosopher Takahashi Tetsuya’s call to relocate the U.S. military bases from Okinawa to mainland Japan. These symptomatic instances of the mutually transferential nationalisms in Okinawa and mainland Japan rely upon crudely culturalist assumptions about the self and the others and are thus surprisingly oblivious to how the very nation-forms have been instituted as part of imperial modernity. Their implicit figurations of the exemplary national subjects partake in the biopolitical assumptions as to whose lives must be “made to live” and “made to die” within and outside the border of the national. Ultimately, such nationalist discourses about Japan and Okinawa engage in a zero-sum exchange of imperial shame and colonial shame, a process that further stabilizes the co-operative placement of local nation-forms within the U.S.-led inter-state regime of warfare and biopolitics. But insofar as these discourses require the images of the nations that they seek to represent, their (re)production of what Naoki Sakai calls “a schema of co-figurative” nationalities needs to be critiqued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a radical aesthetics and affect that pertain to image p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presents my interpretation of artist Nema Satoko’s recent book of photography titled Paradigm, a work in which both bodies and objects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midst of their precarious exposure to one another. I argue that Nema’s images of fragile bodies and objects in the present landscape of Okinawa are poised on the cusp between the past that invokes a sense of shame and this past’s potential future that necessitates an ethical posture of humility. In the vicinity of Adorno’s notion of “art’s shame,” Nema’s photographic images illuminate an amorphous realm of fragile beings, whose linkage and exposure to one another opens a space of viability that is obscured by the biopolitical imaginaries of nation-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