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775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45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工会法律角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我国工会的本质属性,工会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有对用人单位的经济裁员发表意见、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监督、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等权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根本的工作,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中心。  相似文献   
32.
欧盟和中国创新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灿 《科学学研究》2004,22(2):212-217
本文采用欧盟创新趋势图表(EuropeanTrendChartonInnovation)项目中对创新政策的分类体系,介绍和比较了欧盟和中国的创新政策,并指出了双方创新政策实践上的差异和差距。最后提出未来中国创新政策制定和执行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3.
Universities may contribute to a nation’s social cohesion through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means. In their syllabi they may include techniqu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Faculty may model good behaviour in terms of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 points of view that may contradict their own.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may illustrate ways to lead honourably, which can enhance the chances for achieving consensus with respect to future dilemmas. This project assessed typical areas of university tension, including academic freedom, equity of participation and academic honesty. Thre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were chosen as sites for faculty interviews—a foreign private university in Kyrgyzstan, a flagship state university in Georgia, and a regional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 recently upgraded to university status in Northeast Kazakhsta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arena wherein universities can influence social cohesion in these countries is the manner by which they address education corruption. The paper reproduces the statements of those faculty members who participate in corruption as well as those who refuse to participate. It concludes with some predic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higher education to social cohesion.
Stephen P. HeynemanEmail:

Stephen P. Heyneman   received his PhD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1976. He served the World Bank for 22 years. Between 1976 and 1984 he helped research education quality and design policies to support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Between 1984 and 1989 he was in charge of external training for senior officials world wide in education policy. Between 1989 and 1998, he wa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on policy and lending strategy, first for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nd later for the 27 countries of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In July 2000 he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t Vanderbilt University. Current interests include the effect of higher education on social cohesi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ducation services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st to higher education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34.
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与党在土地革命中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究其成功之道,在于党依据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眼群众根本利益,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土地政策,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诉求,同时还重视生存。立足发展,使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35.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6.
在领导拉美独立战争的过程中,玻利瓦尔提出并实施了拉美联合反殖斗争的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拉美人民赢得了独立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思想还对后来拉美的联合也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美国政界可谓绞尽脑汁,召集各色人才出谋划策,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对苏战略。苏联作为冷战的一方,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计划,但是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冷战战略始终是以军事对抗为中心,很多战略决策的出台往往缺乏精密的推敲,最高领导人依个人所好制定战略决策,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针对性不强。苏联的最终解体与苏联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失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是一个以学习成果为基础,转换、积累学习者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学习背景下获得的学分,并将这些学分作为各国特定资格中一部分成果的技术框架。该学分体系通过学分定量描述与学习成果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增强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之间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终身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有关论述以及践行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民生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是以后才明确丰富起来的,但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显出其雏形。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之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之源;以科学总结我国革命斗争经验为实践之源。  相似文献   
40.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在经过"接受——疏离——反思"的历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反映论、政治化、人民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