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前不久,笔者又再次惊闻一花季少女因隐私曝光而跳楼自杀,草草结束了自己如花似玉般的生命,导致该女孩自杀的原因正是该女孩的恋爱信被老师发现并当众读了出来。笔者在慨叹如今孩子心灵脆弱的同时,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22.
《视听界》2008,(5)
相关消息:奥运期间,一则奥运冠军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在数以万计网友的参与下走红于网络。备受争议的人肉搜索再次彰显了它的威力,随着搜索的展开,郭文珺家的住址、就读学校名称、其父郭京生的年龄及亲属关系等越来越多的私人信息被公开。  相似文献   
23.
生活在人群中,名誉是人的最重要的利益之一,当一个人的声誉受到损害,他所追求的人格认定便会残缺不全甚至完全崩溃,由此带来的痛苦往往更甚于单纯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4.
郑一卉 《当代传播》2001,3(6):68-69
网络好比一朵带刺玫瑰,在给我们带来资讯、便利、自由的同时,还带来了个人主义思想、网络传播带来的个人主义思潮正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青年一代。 长期以来,我们把西方个人主义判归伦理范畴,看成品德问题,没有上升到政治、哲学的层面上去理解,把西方的个人主义视为资产阶级的统一的理论。近代西方个人主义在文艺复兴、新教改革中出现,在欧洲启蒙运动和美国的开拓建国历程中形成。《简明不列颠白科全书》将其定义为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个人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的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18、19世纪的英…  相似文献   
25.
咪咪 《小学生》2005,(7):F0002-F0002
妈妈,我长大了,小秘密也越来越多。虽然我还是个孩子,也请您尊重我,不要偷听我的电话,不要偷看我的日记,不要偷翻我的书包,不要……  相似文献   
26.
关于数字财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就数字财产的归属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对待数字财产、数字财产与个人隐私、数字遗产的保护方法等方面问题.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找出数字遗产继承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7.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知情同意框架失灵、必要和最小化原则难以落实以及信息使用搭便车等问题.基于"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保护理论认为,技术性的用户信息完整性和文化性的用户理解完整性共同构成适当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的基础;通过明确标识"元信息项目"和合理使用用户衍生数据构建流动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有序开发利用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构建"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监督体系.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策略旨在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并为个人提供更安全、可实施的信息保护方案.打造量化智能场景安全维护系统,借助智能学习升级和完善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监督方法,通过界面视觉设计强化用户感知,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理解完整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28.
从谷歌“街景”侵权看互联网个人隐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谷歌2007年推出的"街景"服务为公众带来了极大便利和全新体验,但也带来了侵犯个人隐私等一系列道德领域问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谷歌"街景"在全球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在多国处境尴尬。在信息时代,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更先进的生产力,在更好服务大众的同时,保护好个人隐私权,构建网络伦理道德体系,成为当今社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在传染病疫情报道中,媒体常常涉及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疫情报道与尊重他人隐私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在美国,学校虽然无德育处或学生工作处,也没有班主任的存在,但我们真正体会到: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德育无处不在,德育无时不在,德育工作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有一次我去听课,教室里一片乱哄哄,只见教师不慌不忙,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内容是关于怎样在公众场合控制音量,如何尊重个人隐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