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本文就《诗经·小雅》中的“鞅掌”一语,以古谈今,援引义证、论定这一雅语如今遗落保存在安徽寿县、淮南一带的方言里。大众口头常说而不知书其形的疑难因得以揭明。  相似文献   
312.
李寿山  若水 《武当》2000,(7):5-10
作者简介:李寿山。男。天津人。1934年生。自幼随赵子和老师习练六合门武功。与老师形影相随。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老师病故。历时20余年,为当今天津市赵氏六合拳掌门人。1981年伙同天津武术界老前辈李世廉创建“天津振华武术馆”。直到1997年馆址因建大楼而暂停。后流动授艺于和平区少年宫、吴家窑小学和天津市体育馆。职级为国家武术六段。  相似文献   
313.
廖冬晴 《武当》2004,(2):10-12
九宫连环步,简称九宫步,源于松溪内家的“练步十八法”,是九宫门训练各种步法的重要方法,在九官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传统武技中有“手到步不到,打人  相似文献   
314.
刘文波 《精武》2003,(3):46-47
范瑞,字子英(1878~1961年),山西灵丘县王城庄乡跃之沟村人,清末民初名武家,新子母绵常藏拳创立者。  相似文献   
315.
《武当》2010,(12):F0002-F0002
10月23日上午,省旅游局计财处处长唐昌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邓辉、计财处副处长王继建一行带队检查验收静乐宫景区,指导景点创国家4A旅游景区工作。  相似文献   
316.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7):24-26
二、二龙盘飞二龙盘飞为九宫八卦拳两个转拳功法中的第二掌,由龙、蛇之形组成,在第一掌的基础上使身法、掌法更加灵活多变,隐显莫测。此式原名“五龙扎眼蛇吐信”,共由五式组成。歌曰:  相似文献   
317.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9):27-30
一、桩功(一)动桩功动桩功是九宫八卦拳的桩功系列功法,原传名为“揉球功”, 亦称“云球功”,共八式。此功是在练好静桩功,获得充足内气后,在内气的催动下以意念传神达形,引动手臂带及身体,云球打圈,行气传力,外动内静的内功功法。动作歌诀曰:舒顺自然,妙生意趣,静动慢快,刚柔相济,拧摇翻展,缓中寓急,内气运行,乾  相似文献   
318.
武当九宫桩     
王炳生 《武当》2005,(8):3-4
九宫桩是传统武当九宫门功法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九宫门拳、械功法长期隐没于民间,濒于失传状态。为使传统武术重放光彩,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作为武当九宫门传人,愿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先祖传下来的“武当九宫桩”公诸于世,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所谓九宫:是根据《洛书》,继承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按一定的序  相似文献   
319.
八卦转环掌     
宋承敏 《武当》2005,(8):23-24
今流传在丹东的宋派八卦掌,全称“八卦转环掌”,是由宋派八卦掌第二代传人赵彦荣民国初年传入。1920年代中期,赵彦荣在丹东“满州饭店”后面开设“彦荣武馆”,主要教授少林长拳和八卦掌及器械。当时师爷徒弟非常之多,主要是练习长拳,真正学到八卦掌的人甚少。据恩师郎会业讲:在师爷赵彦荣那儿学到八卦掌的人  相似文献   
320.
武林儒生 《精武》2007,(3):19-19
10.双撞掌有脚向前上一步成为右虚步,同时左掌向前翻臂扇掌,高与肩平,掌心向外,拇指侧向下;右掌屈臂于面前,掌心向左,食指尖向上,目视右前方(图17)。左腿支撑身体,右腿屈膝上提,脚尖外展;左掌里旋屈臂上托掌,掌心向后,拇指侧向左;右掌外旋稍前按,掌心向前,手指向上,目视左掌(图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