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字     
掌握书法原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书法书写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在书法中的功能是什么"。就汉字古今形态的演进过程来看,用于书法的多种书体其实是历史上曾经出现并通行的实用书写文字体系,这种"字体"经历了篆体(包括大篆、小篆)、隶体(包括秦隶或古隶、汉隶)与真体(包括繁体与现今通行的简体)三大历史阶段。而每一种字体都包含了两种以上的实用书体,即规范统一的与不规范统一的。而书法上所谓"篆隶楷行草"五体是站在真体文字历史形态上做出的选择。但是,从书法艺术原理的立场来审视"篆隶楷行草"五体的书体意识则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2.
唐代崇尚楷法,主要原因是朝廷和民间都重视楷书.设立书法学校,培养书法人才;考核六品以下文官用“身、言、书、判”作为标准;书写佛经内容,虔诚谨慎,重视楷法,从而形成了唐人“尚法”的重要原因.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顶峰时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书体,也反映了汉字楷体字形变迁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83.
对岱庙博物馆所藏东汉《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就其历史价值、书法特点等作了翔实的考证,认为是碑不论从其碑体、形制、书体以及现存拓本,均堪称我国仅存的东汉碑刻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84.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10):F0002-F0002
笔阵图,即七种基本笔画的写法,亦称“七势”。相传《笔阵图》为晋卫铄(272—394)所撰。卫铄,也称“卫夫人”。在书法史上,她擅长隶、正、行等书体。据载,卫夫人的书法师承钟繇,后又传给了王羲之。关于卫夫人的书法,《唐人书评》说:“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其所著《笔阵图》,是在继承前人书法技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书法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七条基本笔法,并作出形象的描绘与恰切的比喻。《笔阵图》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85.
中唐是中国书法的一大转折,此期“经世致用”的书法思想取代了六朝的贵族风度和盛唐宗教性的狂热而主宰中唐书坛,这一书法思想的根源是儒家入世的功利主义。其表现主要在:对篆,隶,楷等实用书体的推重,以实用的态度崇尚笔法,书诀,强调师承,苦功,在审美理想上追求古拙,含蓄,尤其是肥劲之美。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唐书风的形成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6.
王澍(1668—1743)是清代有名的篆书家及金石学家,其理论著述颇丰,于书家评述、碑帖考辨及技法研究多有贡献。王澍在其书论中的书体论里强调“瘦劲”、“自然”,堪称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观念在清代的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87.
赵树理新评书体小说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所开拓的新评书体小说具有五大艺术特征:一是情节完整,故事性强;二是单线发展,扣子艺术;三是团圆主义,喜剧风格;四是言行画人,绰号手法;五是群众语言,“说”的学。  相似文献   
88.
刘辰 《出版科学》2001,(3):30-34
有体,书亦有体。“体”指对象的样式,故体指章的样式,书体指书籍的样式。章的样式又称体裁,书体的样式可以用体例归结。类书、丛书、百科全书都是书体,各有自己的规格样式及与之对应的功能。这些书体和其他书体一样,是在长期图书编撰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模式化了的。了解书体知识,对于编书、藏书、读书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9.
书体是两汉文学批评重要的言说方式,其体制又可细分为史传体、史赞体和史志体三类。史传体批评主要是以“叙”为外在的语言呈现,寓“论”于“叙”中;史赞体批评则以“论”统摄.兼具抒情、叙事:史志类批评以目录方式结撰文学批评。开后世文集类批评文体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