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良心指善的思想或关于道德的意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一直都很重视对良心的探讨,随着儒家良心论的发展,良心在古代儒学心性论中具有万化之源、众善之本的地位,它对中国的民族性格具有深远影响。从良心的属性、良心的起源、良心的获得和良心的实质四个角度来剖析古代良心观,有助于理解古代的道德哲学,对重塑当代社会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
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离不开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认定,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总是以特定的人性思想为基础。对教育思想中的人性论进行了梳理,对人的基本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精神性、生命性、差异性、创新性等,是“人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与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3.
随着各种先进教育理论的产生,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迈上一个新台阶,但近年来一系列校园事件的发生也使我们看到教育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负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由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荀子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形成了极具封建特色的"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礼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子礼法思想的哲学基石即是人性思想,荀子确信人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因素,因为"人之性恶",所以主张"礼治",并强调以"隆礼重法"的路径"化性起伪"。  相似文献   
25.
一、"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间,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人在生命的早晨还是孩子,用手脚爬行,到了迟暮老年,他柱着拐杖,作为三只脚.所谓得意,仅就谜语所包含的人的形体而言罢了,与我们探讨的命题究竟无大深意.但是,斯芬克斯之谜和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倒是补足某种思想"忘却"的警策之辞.  相似文献   
26.
中西传统人性论关注的中心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人性论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善恶",西方(古希腊)传统人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幸福".不同的人性论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乃至不同的道德教育观.然而,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并非不可逾越,它们共同反映了道德教育面临的几对永恒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知与行,而理想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促使这几对矛盾内部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达到人性的至善和人生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27.
席勒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保守主义者,他前期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文评,都具有激进倾向,只是在一些论文中体现出了些许的保守主义倾向.生活史决定思想史,"在奴隶培训所的日子"对他的保守主义倾向影响深远,青年时期的席勒接触的卢梭的著作给他触动很大.席勒以他独有的国家观念和人性观念,为拯救水深火热的德意志开出了一剂疗方.  相似文献   
28.
西汉时期的贾谊以人性论为依据,提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成才的观点和分阶段的教育思想理论,强调要注重教育双方的责任,而且还系统地论述了胎教思想。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有相似之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9.
王海明《新伦理学》一书的出版,是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新伦理学》新在哪里呢?它是一种怎样的新伦理?主要看来,新伦理的创新之处有5个方面:一、提出了伦理学的新体系;二、关于道德性质的新定位;三、关于道德标准的新表述;四、新人性论;五、新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30.
“人之性恶明矣”是《荀子·性恶》篇的主题。“人之性恶明矣”不仅使荀子在人性论上主张性恶一目了然,而且透射出荀子对人性有别于孟子等人的思考。由此,荀学风采、儒家神韵、先秦特质和中国印记便构成了“人之性恶明矣”的四重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