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1.
佛道后起于儒家,却能做到与儒家相安无事,甚至相补相成,这是因为佛道两家不同程度的对儒家委曲求全,运用了一系列的主动逢迎手段,从其人性论、教育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见一斑,从中亦可见佛道深层蕴含的浓重的中国式狡黠的底蕴。  相似文献   
62.
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念的发展,以<雅舍小品>的发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人性论文学批评观念偏重于批评主观性的张扬、偏执运用社会批评的哲学批评方法以及理想的伦理理性人文主义的人性标准,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持.后期的人性论散文创作观念,在<雅舍小品>系列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人性论散文创作的题材观、文体观和意象创造的语言观,对人性世相的精彩刻画获得不朽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3.
董仲舒作为西汉儒学改造与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统合融通了先秦时期的人性同一说,并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性品级说,对之后各家对人性的论说产生了重要影响。董仲舒"教化思想"以其人性论为理论依据,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体系核心,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思想,迎合了汉初统治者安定民心、巩固政权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人性假设,决定了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人性的假设存在几个基本的悖论,即非善即恶、儿童成人化、个性泛化、总体上的“人性善”和具体教育过程中的“人性恶”的悖论。这几个悖论使得中国传统教育损益参半,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教育的相对稳定发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当注意克服悖论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65.
宋明理学家普遍坚持德主刑辅的社会教育策略,这一社会教育策略是其德主刑辅治国策略的重要体现。它既是理学家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理学家对现实政治统治的反思以及理学思想体系特性的反映。由于理学社会教育中德主刑辅策略的提出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同时又有理学本体论与人性论的证明,因而也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6.
人性论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论观点。通常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思想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人性论,或善或恶,或白板说或多元素说。而一切教育思想在基于人性论的同时,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优质人性的形成,而所谓的优质人性即社会对人道德价值观的要求,教育就是促进主流价值人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7.
残疾人事业的伦理学辩护及其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在各个方面(就业、教育、社会交往、公共设施和康复等)都取得了今世界瞩目的成就。残疾人事业可以得到各种一般原则的辩护,但也还具有不充分性,因此,我们将一般原则降解为实际境况之具体策略,但在具体实践中,残疾人事业仍存在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68.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我国十七世纪唯物论者和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他在清初反理学思潮中,旗帜鲜明,讨论彻底。其人性论思想直指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反对静敬的心性修养,在批判程朱理学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69.
所谓成人之道,是通过自身的修炼,成为一个理想的、完善的人。成性就是成人,人性的完善就是人的完善。先秦儒家的学说虽然千差万别。但字里行间却体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操作程序即是对如何成人的完美概括。先秦儒家成人之道理论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对人格的自我完善即道德自律的提倡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这也是先秦儒家成人之道理论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0.
《太平经》以人性论作为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从人类的本原、功能和人性的特征等方面,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主导者和教育的目的,即人类完全可以通过君师的教育提升道德水准和认识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角色,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状态,实现群体的太平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