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之 《学习之友》2013,(10):40-41
七七事变过去整整76个年头之后,2013年七七纪念目前夕。民政部终于正式批复人大代表的提案,宣布将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畴。,据统计,全国总共有两万国民党抗战老兵获益,可以老有所养。人道关怀的阳光,终于照进了这个长期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2.
艾珺 《文化学刊》2013,(2):182-188
“好人”与“贤人”好人,古谓“贤人”,誉称品德高尚的人,亦即行事能够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和规范者。《易·系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亦即孔夫子所云,“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古来还把好人喻为“美人”,以此比喻品行端正、善良的人,如《诗·魏风·葛屦》:“要之檬之,好人服之。”  相似文献   
23.
茶道与人道     
小城里新开了一家茶艺馆,古色拙朴的房子里流动着高山流水的古韵,不消用茶,来来往往者心上的浮尘,就几乎涤尽。闲来一个人去,不要结群引伴,不要观瞻那程序刻板的茶艺表演,置身于那片刻属于自己的方寸之间,要一种喜欢的茶水,任那淡淡的清香,氤氲于面前、心间。整个人,也算是出世了。  相似文献   
24.
孔子的"人道"不仅蕴含有"仁义"、"忠恕"等道德品德,而且兼有"道路"和"理想"的含义,孔子的"礼"和"理想的政治局面或政治理想"都是"人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5.
校规的制度德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规则作为一种具体化的教育制度,有其自身的制度德性,制度德性是考量校规的一个重要维度。若缺失了德性,那么校规将处于异化当中,只有经过制度德性审视的校规才具有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6.
中国传统人生论主要有儒、墨、道、法、佛五大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所以本文在探讨的时候,则以儒家为主线,着重阐述它们有关人性问题中的理性,义利问题中的重义,理想问题中的成仁.中国传统人生论在这些问题上都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因此,本文力求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揭示其积极的合理因素,以便我们今天的借鉴与继承  相似文献   
27.
《公民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人权保障、人道待遇的规定,这与我国保障人权的要求是一致的。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道待遇与禁止酷刑原则与《公约》规定加以对比说明,以期达到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完善做出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教育是一项崇善的事业,必须讲道德。教育道德性的提升,需要教育把学生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最高利益归宿,要求教育目标的设计应该合乎学生良好发展的宗旨,在教学方法选择、教育教学评价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人性、人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陈梅 《福建教育》2005,(1A):46-46
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价值取向。它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