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九华四俊"之一的张(虫宾),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在家境贫寒、内外无援、累累落第的悲痛中,自强不息,经几十年拼搏,先入"咸通十哲",继登进士高榜,于艰辛磨难环境里,铸就了"诗皆佳,各有意度,过人远矣"的文坛高品,荣就<唐才子传>一位"佳主".本文对其坎坷、曲折、复杂、迷漓而又赋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予以探索,对其籍贯、功启、仕途、诗品一一予以解析,试图将其进步的历史人生价值,转化为促进现代文明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92.
明代状元及第后,直接供职于翰林院,其仕途起点高于其他新科进士。科举及翰林制度下的文学生态,以及翰林文人的特殊心态,都对状元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一方面,明代状元的仕途,决定了其文学创作是馆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状元的诗文创作又不完全受制于馆阁文学,特别是在仕途受挫后,其创作更呈现出与馆阁文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作者从明代状元的仕途、文学对明代状元仕途的影响和仕途对状元文学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梳理明代状元之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以期对明代文学和明代社会获得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3.
正古有学者为功名仕途而苦读,今有众人为升职加薪而奔波。成就,自古而今始终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给予人们无限奋斗的力量。古语有云:"小成靠勤,中成赖智,大成在德,终成于道。"以我之拙见,成就大小的区别,正是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度与其灵魂层次的深度。  相似文献   
94.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颂,没有谁怀疑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但对造成两人悲剧的原因大都归咎于焦母的专制和焦仲卿的软弱,尤其焦母作为反面形象一直受到读者批判。刘兰芝貌美善良、勤劳孝顺、知书达理,这是大家的共识。那这样一个才貌兼备、贤惠有加的优秀"家庭妇女"为什么会被执意要求休了呢?通常我们从以下三点探讨其悲剧原因:第一,刘兰芝嫁到焦家多年没有生育。在传宗接代的世俗套路  相似文献   
95.
在唐代,一首诗歌的魅力不容小觑,它既可以成为仕途的敲门砖,又可以让人很快名扬天下。《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祖咏,盛唐诗人,在长安应试的时候,考官出的考题是《终南望余雪》,按规定应该写十二句诗,可祖咏只写了四句,即"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完后祖咏就交卷了。当时的考官看后觉得写得非常好,就是不符合考试的规定,于是提醒他补上剩下的八句。  相似文献   
96.
赵广军 《寻根》2011,(5):96-101
晚清酷吏当首推毓贤。毓贤,字佐臣,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选用同知捐纳知府派分山东,步入仕途。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由山东巡抚改授山西巡抚,  相似文献   
97.
古代读书人脚下难走的科场路,读书求前程,经世济民,一枕黄粱,梦难醒,路难行,天涯孤客,袖诗求见,贵人相助否?  相似文献   
98.
据财经网报道,张家盟此番被查,最直接的突破口是舟山的两位富豪。其中一为上海中奥企发(集团)有限公司控制人王元万;另一富豪为舟基集团董事长、人称"舟山首富"的黄善年。  相似文献   
99.
《新闻天地》2009,(7):19-20
5月21目,台北“国父纪念馆”内,当马英九为“巍巍中山魂——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纪念特展”揭幕致词时,他数度哽咽落泪,难以言语。马英九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其中感受最深的,无疑是他身旁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  相似文献   
100.
谢灵运是我国著名山水诗人,《会吟行》是谢灵运第一次隐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被昭明太子收录入《昭明文选》第二十八卷——乐府下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谢灵运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以及第一次隐居前的仕途经历的分析,来研究《会吟行》的创作年代、背景以及谢灵运当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