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237篇
综合类   17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二十多年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但是,综观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武术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就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历史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旨在呼唤当代武术的发展应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增强其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华精神,成为自觉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992.
传统与竞技:现代武术发展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史料,对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通过对武术发展历程中暴露出的历史问题和现存矛盾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路程充满着艰辛与坎坷,武术的改革和自我发展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武术的今后发展更应注重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传统武术,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应然向路已成为体育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时代议题。为此,研究立足于结构化社会理论研究范式,具体从文化“意义、规范及权力”的三重维度,诠释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建构-解构-重构”互动关系历程,以期探寻传统武术与当代乡村社会结构良性互动的实践向路。研究认为:(1)农耕乡土社会实现了对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稳定关键构建,并塑造了传统武术生产性、伦理性与组织性的三重文化特质;(2)工业社会极大地解构了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稳定关系,外显为传统武术文化特质的衰退性生存危机——生产性的弱化、伦理性的式微及组织性的衰弱;(3)传统武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为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为驱动力,推动传统武术文化意义生产性的重构;以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目标指引,促进传统武术制度规范伦理性的重塑;以组织振兴为实践切入点,推进传统武术治理实践组织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994.
武术学术史对理解武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近代学术转型背景下的武术学术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新梳理和解读近代中国武术知识的观念和制度。研究认为:1)近代学术转型引发了“何为武术”“武术何为”的本体与功能讨论,加速了武术知识转型和研究范式的生产。2)在古代以体为主向近代以用为主的武术体用观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武术知识群体、研究学说、范式及机构,初步构建起了近代武术学术体系。3)武术体用观念的转变促成了武术知识的转型,引发了武术知识的重组,进而构建了武术现代学术话语体系。面对古今、中西多重话语体系,探讨武术在变革中坚持自我,在坚持自我中实现变革的学术史经验,对保持武术的中国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日武术的学术改革提供一种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995.
以“为切实提升传统武术技击性提供理论思路”为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将“打练结合”“体用一如”“功夫上身”“制人于不动声色之间”等在传统武术界影响较大的几个固化认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反思。结论:1)扭转“打练结合”中“‘练’即套路”内容唯一性的僵化认识,实现以服务“打”为根本目的,以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练”的根本转向。2)传统武术“体用一如”的实现应重视连接“体”与“用”的桥梁——条件性攻防的反复训练。3)对传统武术“功夫上身”与否的衡量,应注重审视训练内容、方法与负荷强度等身体实践对提升技击能力的相关性。4)“制人于不动声色之间”只是多重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理想化技击样态,不应作为实现技击的途径或判定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6.
《湖北体育科技》2019,(8):674-678
传统武术与格斗跨界对抗事件造成了社会哗然与武术界沉默的鲜明对照,同时导致武术深陷危机,武术群体一次次的"证明",反而将自身越描越黑。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系列事件进行解读以提供认知角度和参考。认为武术与格斗是武技在源起的共同点上经不同民族条件与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分流结果,体现在水平检验标准、传承方式、形成因素以及社会形态上的差异。陷于舆论中心的传统武术发展至今已成为社会意识的艺术的重要部分,武术核心是"艺",而格斗是对"技击至上"的典型诠释,因此对抗是"艺"与"技"的碰撞。  相似文献   
997.
传统武术的保护与维系之现代审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如何从文化的高度为传统武术找回业已失落的自信,实现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这是我们保护抢救传统武术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对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为主,从围绕“本土化”、“全球化”的角度,探讨维系与保护传统武术的思维框式和实践模式,以此促进传统武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意识形态取代价值观的惯性中摆脱出来,回归具有东方文明特色文化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8.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着重探索闽文化对福建传统武术的影响。认为福建传统武术形成特殊的拳种和流派与闽文化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孕育了福建传统武术顽强的生命力、多样的拳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深远的武术精神;多变的自然环境为福建传统武术打下了深刻的南派拳种烙印;闽文化的海洋性特色对福建传统武术的海外传播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武技的影响,传统武术中由其技击方法存在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医学等思想、原理正在流失。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基本方略是加强传统武术基础理论研究、处理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等。旨在为传统武术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传统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