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3953篇
科学研究   48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209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71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符号加工和联结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内部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在一般 认知问题上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语义理解、心理表征以及一些具体的认知问题上;在方法论问题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 结构模拟、黑箱方法、还原主义还是结构与功能模拟、灰箱方法和整体主义上。两种范式争论的本质问题是究竟哪种 范式更加符合认知过程的本质。联结主义范式似有取代符号加工范式的趋势,但它也不能完全揭示人类的高级认知功 能,因此出现了行为主义的进化论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2.
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是一种有着重要影响的主观范式论,这种范式关注组织中人的存在,强调组织的可理解性与组织的建构性,认为组织是人的意志与价值的体现。古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历史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想都影响着这种范式的产生与发展。建立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对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以及结构功能主义展开批判,并构建出人本性、道德性与理解性的全新组织观。  相似文献   
73.
从18世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就形成了把"自私人"作为人类经济行为的范式.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分析范式在不断得到修正,并推动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74.
本文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理论及"图式结合"的逻辑思想方法,研究并解决了逻辑代数中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5.
回顾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管理专门研究的时间不长,理论不深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教育管理研究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范式的综合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问题的多元化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6.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方法论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理论旨趣和实践进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既有的方法论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诠释学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一味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中的规律呈现,而诠释学方法论过于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场域中理解的达成和意义的生成。这就导致这两种方法论处于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局面。基于此,文章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新方法论,以此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方法论和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77.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潮流,愈演愈烈的"电视选秀"反映出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从逻辑学范式到现象学范式的变化."选秀"活动的特质、功能模式和深层影响可以从新时期的文化转型中得到理性阐释和具体印证.  相似文献   
78.
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应用,丰富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进步性和合理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方法论上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在论述比较教育学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上,简要探讨了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79.
80.
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内,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模式与批评范式在历史与审美的交融中,逐步由“外在批评”转向与“内在研究”的结合。其中,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理论、深入研究文本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精神结构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生成了独特的批评视角。由此,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将“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文本研究中加以转换,便可探讨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的可能性,拓展小说社会学领域广阔的再生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