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苦行僧之谜     
所谓“苦行僧”,现在一般是指“以折磨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禁欲目的的和尚”。今天,凡是佛教盛行的国家,如泰国、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国,都会有一批苦行僧。  相似文献   
72.
“红尘中,生活是很火热的,而人是需要清凉的。”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小明坐在宽大的中式椅上,身着月白色的中式对襟衫,语调缓缓,一脸平和。  相似文献   
73.
《武当》2011,(2):12
一、如来禅:如来禅以心印心、教外别传,是佛家的最高修行法门。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明心见性;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大清明;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虚灵不昧;实际是同一个境界。修炼如来禅,可以同时证得儒释道三家的最高修行境界,各种神通神变,自然显现。无需请人调风水,施法改运,如法修炼如来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障碍自行消失,保证修练者生活富足,修法顺利。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通过修练如来禅,可以不药而愈。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论根器利钝,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深入禅海,明心见性,虚灵不昧,得大清明。函授学费380元。二、上清胎息法:上清胎息法通过法诀印的练习,不需要人为的控制呼吸,自然出现胎息。练习当天即可感到鼻息似有似无,肚脐跳动,丹田火  相似文献   
74.
杭大庆 《知识窗》2006,(12):8-8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的纯净,也非常的虔诚,每天只是在大树下思维、冥想、打坐。  相似文献   
75.
在《性史》第二卷《快感的运用》“导言”中,福柯详细解释了《性史》第一卷出版后,他历8年之久所做的一系列理论更动与修正。他自问:为何要进行这样的艰苦劳作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好奇心”。福柯认为好奇心不仅表明人有求知的渴望,更是人“摆脱自我”的强烈欲求。  相似文献   
76.
“坐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教修行观,它在道学系统中扮演着较为独特的角色.最早对“坐忘”思想做出论述的是庄子,他通过数语简言对何谓“坐忘”作了简明而深刻的阐述,展示了个人达到“坐忘”后的修为境地.后来,道教的修道人士对这一思想多有发展、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深刻的修习法则.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是其中的翘楚,他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具体化,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修行体系,从其《坐忘论》出发来探讨道教“坐忘”思想,并从何为“坐忘”、如何修习来达到“坐忘”等方面的阐发,进而明晰“坐忘”理念在道教修行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7.
管理即修行     
正慈是爱,严也是爱,严慈相济才是完美的管理理念。以严与慈为理念服务于教师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与教师共同修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即修行。管理即修行,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的站位要高。一个站在山脚的人,是永远无法带领大  相似文献   
78.
刘嗣传 《武当》2014,(8):48-49
仙道修炼方法,因时代、环境、历史及文化思想的改变而转变。因为每个时代、甚至不同地域的修炼方法都反映出该时代、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当今已成道教修炼主流的内丹术修炼,也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单纯的修炼方术来看待。它是一门学问、一套哲学、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它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修行方法,既能为修炼者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又可以惠及社会人文、经济、生态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9.
正开篇语:中国古人喜欢将人生比做一段或长或短的旅程,最著名或者说最直白的,大约莫过于苏轼送别朋友钱穆父的《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至于这段旅途如何走完,则半由天命,半由人为,看各自的造化和修行了。于是同样一段旅途,有的人走着走着就黯然沉寂下去了,有的人走着走着却决然而起、光芒四  相似文献   
80.
管理即修行     
汤宪友 《山东教育》2013,(Z1):126-127
慈是爱,严也是爱,严慈相济才是完美的管理理念。以严与慈为理念服务于教师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与教师共同修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即修行修行,简而言之就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修行,以自觉自悟为主,但人皆有惰性与思维定式,所以,对于团队的修行而言,在提倡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将团队规则与文化内化为个人思想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团队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