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系作者在2103年4月22日由浙江大学举办的"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辞,后经整理而成。主要梳理了国学概念的历史嬗变过程以及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国学内涵与外延的不同认知,重点彰显了马一浮关于国学就是六经之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而以"自性的庄严"为国学之文化品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42.
陈军 《上海教育》2014,(1):68-70
学习与研究《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课程思想的系统化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以下围绕"注重知识多元建构,着眼于‘人’的全面教育"这一主线试作阐述。我们都知道孔子主张"四教",即"文、行、忠、信";我们还知道,为配合"四教",孔子用六经作为教育内容,用现在话说就是用"六经"作为教材。在中国教育传统上看,其意义有哪些呢?通常可从两方面考察:其一,正如匡亚明所说,孔子办私学,教"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跟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移民间’的  相似文献   
43.
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适生活态度碰撞、融通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44.
章学诚一生多修方志,在方志学理论上多所创获,其中所提出的"州县请立志科",的确可以看作建立现代地方档案馆的理论先驱,档案学家之桂冠并非虚名.但他最著名的"六经皆史"一论.并不能和档案理论若合符节、衔接顺利.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理论,不必时此求之过深、强溯其源.  相似文献   
45.
王培 《大观周刊》2011,(25):22-22,12
儒家的"六艺"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六种科目,孔子在春秋末期创立自己的学派时,继承了这一传统,用来教育弟子。在以后的几千年中.“六艺”一直是儒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凭借其实用性和威严性在封建社会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虽然对于“六艺”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六艺”的重要作用依然在诸多版本中被凸显出来。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六艺”内部,揭示其独特的学术魅力.以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6.
舒大剛 《中国文化》2012,(2):96-108
作为中华元典的儒家经书,在历史上有一个逐渐结集的过程,从早期旧史阶段的“诗书礼乐”,到孔子整理後的“六经”,再到後期儒家研习的“十三经”,呈现出不断扩充和最後定型的状态。儒家经典的每次扩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每次经典体系的扩大,也预示着儒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47.
黃愛平 《中国文化》2013,(1):150-156
袁枚是清代中叶声名最盛、成就最著、影响最大的文学家、诗人,同时又是颇有造诣和建树的思想家、学者。他不仅以文人自居,以文士自任,而且从文人的独特视角,以思想家的锐利眼光,深入地观察当时的学术界,犀利地剖析各家学说,甚至直接与各派学者往来辩难,其持论之大膽,见解之独到,涉及之广泛,在18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可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探讨袁枚的文士品格,分析他对各  相似文献   
48.
一般认为章学诚撰写《朱陆》《浙东学术》是为了建构戴震学术统系及章氏自身的学脉,并以之与戴震抗衡。但事实上,其本旨在于提倡学问当切于人事,《朱陆》《浙东学术》实为“六经皆史说”之两翼,是章学诚注重人事、实践的学术体系的体现。易言之,《朱陆》《浙东学术》体现了章学诚由“六经皆史”而“史皆事也”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49.
唐代的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早在韩愈之前,前期古文家就借助于“三统循环”,论证了古文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风气的扭转和作家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复兴古文的途径;运用“先道德而后文学”,恢复和高扬了先秦散文生气勃勃的实用精神;通过“六经为师”的实践,把复兴古文的理想化为惹人注目的现实。前期古文家思想和实践上虽然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惰性,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散文文体拨乱反正的任务,并为后期古文家的进取留下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0.
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学,以“六经”、“四书”等十三经为主要经典,其化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主义;道德主义;传统主义。“天人合一”、“中庸”、“有为”是中国儒学的基本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