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学,以“六经”、“四书”等十三经为主要经典,其化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主义;道德主义;传统主义。“天人合一”、“中庸”、“有为”是中国儒学的基本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52.
作为孔子思想和实践的直接继承者,子夏毕生致力于传播儒学,并把儒学与战国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创立了儒之西河学派,使儒学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他整理六经,发明章句,促进了儒学传播,并奠定了汉代经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六经皆史"和"六经皆为孔子所作"的观点由来已久.本文拟对刘知几、陈傅良、章学诚等历代不同学者的"六经皆史"观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容的各自差异,说明各自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想所影响.最后提出不能用现代的史标准去衡量古人的史.  相似文献   
54.
从“六经”的角度比较《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两者存在分类方法、“小序”、“总序”的不同,相对于前代著述所作的创新工作也各有特点,而且,关于“六经”的记载也有差异。两志在学术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5.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掘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到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试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56.
"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蔡元培赞语)的胡适见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六经皆史"一句,遂强做解人,谓"六经皆史"的"本意只是说‘一切著作,都是史料’",由此又导出钱玄同"断烂朝报"、梁启超"流水账簿"及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诸论。钱穆深以为忧,谓"章氏六经皆史之论,本主通今致用,施之政事。其前有李恕谷,后有包慎伯、周保绪、魏默深,与实斋皆以游幕而主经世……经生窃其说治经,乃有公羊改制之论。龚定庵言之最可喜,而定庵为文,故时袭实斋余绪者。公羊今文之说,其实与六经皆史之意相通流,则实斋论学,影响于当时者不为不深宏矣。近人误会‘六经皆史’之  相似文献   
57.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吸收宋初诗文革新先驱者的成就,针对四六时文的浮靡文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拟就唐宋之文由“奇”而“常”的转化,窥探欧阳修文学观的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58.
在对司马迁及《史记》褒抑不一的众多评议中,尤以班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论断最为著名。先哲时贤,或认为班氏误将司马谈之言等同于司马迁之意,或以为司马氏父子价值取向不同,“黄老”“六经”异学,多持批评否定之态度。尽管从汉武帝时代已经开始崇扬儒学,但黄老政治依然在社会诸方面保持强动的影响。具体言及司马氏父子的思想价值取向,虽然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司马氏父子还是推崇“黄老”之学的。降至东汉时期,儒学完全占据政治统治地位,而这一变化正是班固批评司马迁及《史记》的主要动因。细绎班氏之语,从中寻觅两汉思潮变化的轨迹,则是更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陆九渊集》的分析讨论,可从学理层面上厘清陆九渊"易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结合对发明本心、优游读书与六经注我诸命题的阐释,可揭示"易简"教学法的涵义:强调随机启悟,教导受教育者自己向内心去体认"本心",以端正做人的动机,从而认知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有所得;要求教育者主动宣讲教化,论事析理,以情动人,鞭策鼓励受教育者明辨义利,立定志向。在读书理论上,陆九渊主张平淡简易、优游厌饫;在治学立场上陆九渊则主张学者应善于利用儒家经书里的思想智慧,以张扬自己当下的生命意义。"易简"教学法是陆九渊心学教育区别于朱熹理学教育的一大标识,对中国教育史上宋明心学教育学派的产生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