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粟 《收藏》2008,(2):178-178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遗产丰富。1927年5月,存冯玉祥将军的倡导下,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博物馆创办于古城开封,今年是其80周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冯玉祥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追求进步、爱国爱民,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出生于平民阶级,社会下层的生活环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他的思想源泉。当他主政一方时,即把他的民本思想付诸实践,在其辖区内采取了许多便民措施,他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刘明科 《收藏》2014,(1):76-80
雨鼎造型比较独特,属西周早期难得一见的宝物。立耳,平沿,方唇,深圆腹,壁较直,三柱足较粗。腹部四面有扉棱,脊棱状若勾环,口沿下饰两两相对的张口卷尾状夔纹,腹中部饰直棱纹,腹下部饰三角形垂叶纹,足上部饰兽面纹。鼎内有一铭文"雨"字。通高19厘米、口径16厘米(图1)。依据该鼎腹的纹饰与鼎内的铭文,可称其为直棱纹鼎或雨鼎;北京故宫博物院称其为水鼎。这件雨鼎是1927年秋冬,由土著军阀党玉琨从陕西宝鸡戴家湾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集团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蒋介石则背道而驰。冯玉祥打算将西北作为根据地,大力联络西北地区人士,西北地区人士也积极靠拢冯玉祥。蒋介石认为是割据,也极力拉拢西北地区人士。几经争夺,有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与蒋介石同归失败。  相似文献   
15.
正天地示人真善美;山河还我北南东。这是黄炎培先生的一副抗日联。上联申明真理,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下联中"北南东"是指我国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重点地区,疾呼收复失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爱国将领冯玉祥这副对联,通俗易懂,语重心长,一片赤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城南。在华山北麓谷口,登游华山必经之地的玉泉院内,殿宇、亭台、回廊曲折,雕梁画栋,泉水淙淙,幽竹傍岩,山气霏霏,绿荫蔽日,香气缭绕,为游赏之胜地。拾阶而上,从院门口到院内石阶旁的几块大石上凿刻的警句,更是引人注目、发人深省。这些警句有:“破除迷信”、“人类平等”、“利他”、“水利救民”、“要求民生,水利必兴;铁路不修,国民必穷”及“你知道不知道,非机器化不能救国,非电汽化不能救民”等。上述警句均出自民国十八年(1929)爱国将军冯玉祥之手。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6,(10):186-186
雷晓宁 1952年生,祖籍湖南,1960年全家随父移迁南京。父雷志洁曾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杨虎诚将军秘书,主任秘书等,1960年蒙冤病逝。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以曾国藩等湘系将帅为榜样,毕生勤奋,功效突出.在修身方面,写日记三百多万字,著作数十本;在齐家方面,李德全曾任卫生部长,冯理达曾任海军总医院院长;在治军方面,冯军名将辈出,战功辉煌!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对故乡巢县(今安徽巢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帮助遭受水旱灾害的故乡人民,他多次捐款捐物;为了给故乡培养人才,他致力于兴办学校;为了帮助故乡发展经济,他努力种植树木、养殖牲畜、发展渔业;为了保卫故乡免受战乱,他捐助枪支等物资,支持当地民众进行抗日斗争。这些无不可以使人想见冯玉祥爱乡爱民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的替身叫张逢伯,字之如,1880年生于陕西西安市一书香之家,比冯玉祥小两岁。幼年上过私塾,青年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返回西安致力于教育工作。他思想进步,积极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