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商豫 《湖北档案》2013,(3):37-40
赵寿山(1894--1965),陕西省户县人。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到冯玉祥部任职。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后升任师长、军长及集团军司令。西安事变时,他担任了十七路军"扣押中央大员"行动的总指挥。抗战时他所率领的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1947年3月,他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7月6日,他发表反蒋通电,公开宣布起义。  相似文献   
162.
《同学少年》2013,(3):42-43
从66岁开始温斯顿·丘吉尔曾几次竞选首相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地说:"我想干什么,就一定干成功。"年过花甲的丘吉尔仍然像"一头雄狮那样去战斗"。1940年,66岁的丘吉尔终于成功当选英国首相,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工作——反法西斯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以坚强的决心和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3.
冀、察"省主席",都是蒋介石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他利用此诱饵,从冯玉祥集团、阎锡山集团分化出了一大帮重要人物,他利用这些人物去攻打工农红军。抗战时期,又用来抵抗日本侵略军。后来,不听冯玉祥等的忠告,悍然发动内战,终于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164.
冯玉祥究竟留下多少遗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祥 《浙江档案》2003,3(1):34-3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光明磊落,不屈不挠,处处为民请命,时刻准备为国牺牲。每逢国家外患日亟,或自己处境险恶,他就预先写下遗嘱。因而,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遗嘱。对此,史家已有多文论述,如韦《冯玉祥四立遗嘱》(《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3期)、郑永彪《冯玉祥的四次遗嘱》(《民国春秋》1999年第1期)、郑永彪《冯玉祥的五个遗嘱》(《炎黄春秋》、《中州古今》1999年第4期)、王冬霞《冯玉祥六留遗嘱》(《北京党史》,2000年第4期)。但冯玉祥在其一生中,究竟留下了多少遗嘱?笔者通过对《冯玉祥日…  相似文献   
165.
166.
本文试图对大陆、港台及国外方面有关冯玉祥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要性总结和介绍 ,并进行分析 ,力图找出这一研究领域中仍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有待加强之处 ,冀图将冯玉祥研究推向深入、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7.
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常德做镇守使时,全国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一些进步学生天天集会,劝群众不要购买日货。有个日本人在常德开了一家专卖日货的商店,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常德日本留民会会长高桥新二。高桥新二找到冯玉祥,要求冯玉祥的军队对日本商店进行保护,以阻止学生在商店门前集会。冯玉祥满口答应了。第二天,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守在商店门口,几个本想偷偷购买日货的人看到后扭头就走。从此,每天都有一群士兵在那里站岗,  相似文献   
168.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国民军在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同志的协助下,在苏联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下,在张家口迅速发展壮大为一支重要的国民革命的有生力量,为随后的“南征北战,郑州会师”的战略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张家口是一个与广州南北呼应的重要的军事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9.
对于1933年冯玉祥在中共帮助支持下,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收复失地的抗战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史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在同盟军抗战70周年之际,本文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与当时教条主义的中共中央领导和河北省委受苏共中央政策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的影响,犯有严重“左”倾关门主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0.
《集宁师专学报》2016,(4):72-77
冯玉祥之死所引发的舆论关注在民国末年罕见,从中折射出新旧制度交替之间的复杂社会环境。舆论主要关注冯玉祥的死难之谜以及对他的评价。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国共双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国民党政府对冯的逝世总体上态度冷漠,但也不乏讽刺和攻击。而中共方面表示哀悼,所主办的报刊也为冯玉祥辩护,塑造冯氏正面的形象。抛开政治观点之争,社会舆论总体上肯定了冯氏的历史地位,也对于其突然逝世表示了同情与惋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