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冯玉祥带兵     
王瓒亭  恬凝 《出版参考》2004,(10):38-38
冯常说:军人要严肃沉着,闻变不乱,处夜不惊。军队所驻之地,万幕无烨,既不见火亮,又不闻声音;既不许狂呼,又不许急走。  相似文献   
52.
在内江市档案馆的陈列室里,有几页书信和一本书尤为引人注目,那是冯玉祥将军就内江节约献金事宜致威远煤矿郭象豫的信和内江市档案馆主编的《内江抗日救亡运动档案史料选编》。值此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再次躬身阅卷,冯玉祥将军当年在内江三县倡导节约献金的情形历历在目:1943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困难日益加重,致使抗战将士的生活待遇极差。  相似文献   
53.
邱玉春 《收藏》2008,(12):80-81
数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去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寻觅旧书刊。在一摊位前摆放着的一堆散乱的古籍中,我发现数本无封面的旧刊物,其中一本使我眼前一亮。这是一本民国山水人物国画册,每页右侧都注有文字说明,画的下面还有配有白话诗,落款皆为冯玉祥。我心中一惊,莫非是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仔细看首页的序言,果真是冯将军的配诗,而国画的作者则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  相似文献   
54.
文龙 《精武》2005,(6):47-49
(接上期)张之江提倡武术,在张家口筹办新武术研究会,得到冯玉祥的大力支持。在新武术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冯玉祥对武术进行了专门的阐述:“武术的武字,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分为止、戈二字,其实质是制止横暴,停息战争。《左传》一书则载武有七德之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童……”  相似文献   
55.
56.
冯玉祥将军的戎马生涯是从在天津修大沽口炮台开始的,那年他才12岁.后来,1902年至1905年,他又随军驻守在天津市郊的杨柳青、韩家墅两年多.冯玉祥弱冠从军,虽然只读过一年多私塾,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可谓博览群书.他不仅对军事进行过认真的学习、研究,还通晓历史,谙熟古文,对《左传》、《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下过一番苦功夫.周恩来同志曾称赞他"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载《新华日报》1941年11月14日)天津也同样留下了他当年刻苦读书的轶事.  相似文献   
57.
在察哈尔抗战期间,冯玉祥筹组抗日同盟军之先,孙殿英是与闻其事的,后来得知冯玉祥没有实力后,决心与冯玉祥划清界限。孙部对于解决察事实关重要,故孙殿英一方面敷衍冯玉祥,对同盟军取善意的同情态度,一方面与中央讨价还价,从中取利,故得青海屯垦督办之职西去包头。  相似文献   
58.
《集宁师专学报》2015,(3):41-46
在察哈尔抗战前后,蒋介石对冯玉祥是软硬兼施,逼冯离开张家口。我们过去的研究,偏重于其硬的一手,忽视其软的一手,事实上他软的一手,是多次派人劝说冯玉祥到南京去做官。对张家口实行经济封锁,对于逼冯离开张家口,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59.
察哈尔抗战过程中史实真相是:刘桂堂部副军长尚武,不是冯玉祥所杀,实则是玩枪走火,酿成悲剧;李忠义部参谋长古松年也不是国民党特务,实则为进步分子,其被枪杀缘于国民党特务的栽赃陷害;冯玉祥的军需官魏宗晋不是被国民党特务所杀,而是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60.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