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因此,他认为对于写作而言“结尾比开头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22.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身高一米九二。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相似文献   
123.
《河西学院学报》2019,(3):69-74
具有纪实与档案色彩的田野笔记《南乡三十六村》是冯骥才在进行大量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与保护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随感、记录,它也是作者的心灵实录,体现出作为中华文化保护者的冯骥才所具有的现代知识分子情怀、责任与文化良心。作者站在文化与人性关怀的角度,挖掘了诸多民间"小传统"的文化内涵,探求了它们对于乡土文化孕育下的普通个体所具有的安顿肉身与心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作者怀着对本土文化的忧思,在探索民间文化被破坏和走向消亡的原因时,也表达着对现实的批判,对现代霸权的警惕,甚至对中国当下现代文明进程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4.
拒绝句号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呵!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宁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进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  相似文献   
125.
日前,《福州晚报》刊登了《冯骥才卖画抢救文化遗产》一文:为给陷入困境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筹集资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后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天津书画馆举行书画作品义卖.并将所得114万元全部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6.
杨红梅 《寻根》2012,(3):65-73
2006年之前,滑县木版年画默默无闻,亦不见载于相关木版年画著录中;2006年,冯骥才先生赴滑县考察,认为滑县木版年画是“一个新发现的年画产地”。就像一颗失落已久的珍珠,滑县木版年画在那一瞬间开始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并以其包罗万象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厚重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得到学界和公众的认可与推崇。  相似文献   
127.
"Our society is flowing with too many materialistic desires and lacks spiritual props. We have so ignored our cultural heritages that our society finds no props to en- dure," said Feng Jicai, a 72-year- old writer, who has been a mem- ber of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 PCC) for 32 years. In each of the past ten years, his proposals were related to "rescuing Chinese tra- dition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28.
正小说人物的解读离不开人物语言这一重要抓手,但如果就语言而论语言,那可能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无法使其立起来。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人物说话的特定环境与人物说话的目的再来分析,那就会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天津名吃杨巴茶汤成名的过程,特别是传奇人物杨巴的聪明才智,凭借一张好嘴化解了一场危机。在解读人物时,不少教师会抓住杨巴的  相似文献   
129.
《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由陌生、防备到逐渐熟悉,最后完全信赖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于永正老师只设计了读和写两项学习活动,在读中学方法,在写中用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把知识教成了能力,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0.
主持人语:《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研究成果,也是文化部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集成"共22卷,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任主编。从2001年开始,编撰时间共10年,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