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6212篇
科学研究   1886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536篇
综合类   178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3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736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1160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 一只饥饿的秃鹫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头死去的麋鹿,它兴奋地在空中盘旋几圈之后,突然又转身飞去。它为何要放弃这顿盛宴?难道是发现了地面上有危险的敌人?要知道,秃鹫这种猛禽几乎没有天敌。  相似文献   
72.
一、看图猜词法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记忆单词的方法,通过视觉刺激加深记忆。例如7A Unit4,出现了许多食物名词,如芒果、西红柿、面包等,这些食物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我出示这些食物的图片后,同学们一下子就把单词记住了。又如7B Unit6出现许多动物名词,我也用图片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出示图片时,采用竞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毕竟学生都有好胜心。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中与动物相关的谚语的统计,分析两国在通过动物来表达生活经验、事物道理时所具有的使用特点,比较同一种动物在两国谚语中,人们对它们的感情色彩和评价是否一致,从而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谚语中的动物影象和使用偏好。  相似文献   
74.
吉林大学自2009年起开设实验动物本科专业,制订了高标准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创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强化专业建设,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实验动物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5.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  相似文献   
76.
美丽的童话     
《小学生》2014,(1):14-17
童话世界里,动物们都会说话;童话世界里,植物们也有了思想;童话世界里,没有生命的事物都有了感情。年幼的时候,童话为我们的幻想装上了翅膀;长大以后,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五彩斑斓——我们都爱"美丽的童话"!把身边的动植物和物品都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吧,让它们在你的幻想世界里也表现出精彩的喜怒哀乐。看看太师三附小四年级的同学们写的美丽童话,相信它们会点燃你创作童话的激情!  相似文献   
77.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是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关系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依据饲料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总结了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情况,以期为高职院校本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
本文围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课程改革,以"实践导入、大模块、专题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主线,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评价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课程成绩优秀率达24%,学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79.
人的文学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我们要说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相似文献   
80.
动物也给力     
《初中生》2011,(13):3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