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4篇
教育   846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食玉之风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有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一度出现食玉之风。"(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0页)当时的食玉之风,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晋的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他认为服食"玉"能"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即服  相似文献   
32.
33.
<正>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精华,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其中木兰的形象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并成为女英雄的代名词。这位女英雄隐藏自己的身份长达数年,更让人觉得实属不易,诗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相似文献   
34.
张琳 《兰台世界》2013,(12):129-1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陇虽地处西北边陲,但学术自由,私学兴盛,创办者多是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大师.他们广招生徒,教学各有专长,教学方法多样且各有特色,办学风格更加自由开放,注重文献的收集整理,同时笔耕不止.  相似文献   
35.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还能体现~个人的地位、种族、性别、职业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远古时期,人们并没有名字,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等都是后人以其英雄事迹来称呼他们的,他们本身没有名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大,个性的区别越来越明显,到了商周以后,先人们开始有名。我国古代人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36.
王芙蓉 《兰台世界》2007,(9X):60-61
玄学,是继两汉经学而起的,其特色是道家思想的复兴,但又不完全同于道家思想,它其实是一个融儒、释、道为一体的学说,这一学说对当时的服装款式影响很大,本文就其对具体款式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走向独立和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一方面总集大量出现,另一方面文体辨析越来越明晰,文体分类更加细致、繁复。文体的分类应该是为总集编纂服务的,因此,总集的编纂对中国文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体育活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发现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流行军事体育活动,以骑射、角力、拳术等为代表;南方流行娱乐、休闲体育活动.以围棋、投壶为代表,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其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北朝民歌中有关婚恋内容的诗歌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诗歌表现了北朝女子真挚而热烈的情感,显示了她们高度的自信心与自觉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展现了她们性观念的开放自由,贞节观念的淡漠等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特性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0.
史学大家,即指史学发展过程中那些丰碑式的或高山式的学者。陈寅恪因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深研究;因其孤傲的形象,更因其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为国内外学界所推崇,好评如潮。毫无疑义,陈寅恪,史学大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