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525篇
科学研究   254篇
各国文化   63篇
体育   226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4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奇闻妙趣     
《科学生活》2009,(2):32-33
可持续生活:美环保男子坚持一年不扔垃圾美国洛杉矶有一位摄影师叫戴夫·查米迪斯。在近一年时间里,他坚持没有向外扔一点点垃圾,并且他希望自己的做法可以鼓励其他美国人效仿。39岁的查米迪斯的绰号是"可持续的戴夫",他将自家的垃圾循环再利用,或者将它们储存在地下  相似文献   
992.
月历     
《科学与生活》2009,(9):14-14
  相似文献   
993.
杨先碧 《今日科苑》2009,(15):26-26
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美国人每年在卫生间里度过的时间加起来达到两个星期,其他国家与此类似。可见卫生间的重要性。随着许多最新的保健产品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卫生间,卫生间正在逐步变成人们的个人保健中心。  相似文献   
994.
除了全世界都将为这场从华尔街产生的金融灾难埋单之外,美国人自己又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在原纽约世贸中心旁边。从昔日的美国金融大本营——世贸大厦遗址走过,这里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新建筑刚刚冒出地面。  相似文献   
995.
任何发明,如果它最终不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进步和改变,那么将势必不会真正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发明。反之,一项真正有生命力的创造或创新,则一定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早已经过"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本期我们为读者精挑细选的,正是这样10项与人们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却又最容易被忽略到的非常值得感谢的发明发现——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于点滴处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拥有它们我们几乎可以毫不费力,但倘若一旦彻底失去它们,现代人的日子几乎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99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是发明家的摇篮。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和敢想敢干的精神似乎注定了发明要在这个年轻的国度遍地开花。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字有:发明电灯、留声机的爱迪生,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交流电的特斯拉,  相似文献   
997.
美国人托马斯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可他自幼便有发现财富的眼光。读小学时,他把一辆从街上拾来的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内,他竟赚回了一辆崭新的玩具车。中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小商贩,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每一样都经营得得心应手。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来自一批因雨水浸染而颜色错乱的布料。低价购进以后,他变废为宝,将布料做成了迷彩服装,一夜间便拥有了巨额的财富。  相似文献   
998.
布热津斯基在为戴维·兰普顿的新书《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作的推荐中说道:"美国不仅应更多地了解中国,而且应更多地学习中国,唯其如此,美国才更有可能与崛起之中国维持建设性关系。戴维·兰普顿富有远见,他的指教非常及时。"作为布热  相似文献   
999.
据《人物》,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被奥巴马任命为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是谙熟全球变暖问题的顶级专家,并一直为应对环境危机鼓与呼。他曾诉苦说很难游说到足够的研究经费。如今朱棣文的机会终于来了!奥巴马的能源大计包括: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比尔·布莱森是当今英语世界非常多产且又"最能逗乐"的游记作家之一。这本《"小不列颠"札记》是他在伦敦居住二十多年后,准备返回故乡美国前的离别旅行游记,可谓是"一封写给英国和英国人的情书"。本文摘自该书序言,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