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99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诗经·国风》实由 3类诗歌组成 :周民族早期诗歌 ,周入主中原、推行封建化统治以后的诗歌 ,以及被周民族兼容、排挤的南方民族的诗歌。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探究《国风》诗风对解读中国文化南北分派之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山东老年大学的李成良教授,虽已过古稀之年,依然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引领着诸多热爱山水画的学员徜徉在艺术的海洋。李老师上课格外认真,每次上课三个步骤:一讲理论,画家所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影响;二是逐一点评学员的作业;三是以身示范作画,他  相似文献   
133.
《父母必读》2013,(12):48-49
冬天给孩子穿衣,不是光注意保暖就行。要知道,北方和南方的天气情况不一样,室内环境也不一样,所以,穿衣还是有区别的。北方北方的气候特点是,室外的气温低,干而冷,室内有暖气,温度高且干燥,所以,  相似文献   
134.
南朝玄言诗批评有别于两晋之时提出的韵灵旨清的审美标准。檀道鸾、沈约、江淹、刘勰、钟嵘等人物的批评,并非从其审美标准而言,而渐有以宗《诗》的儒家诗学标准评价玄言诗,且梁代前后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5.
徐健 《地理教育》2004,(3):17-17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变化,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Authorware制作成简单的动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体验,逐层理解问题,逐步突破重难点,不仅降低学习难度,而且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6.
137.
华夏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殷墟甲骨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Kui”。本主要通过甲骨字形与周秦两汉古字中已确认的“华”、“夏”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Hua”(华)“夏”二字。“华”和“夏”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夏。两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夏”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夏”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夏”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夏”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夏”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夏”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分四部分:一、释甲骨“Hua”;二、释甲骨“夏”;三、“华”“夏”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夏”地位与华夏族称。  相似文献   
138.
《春夜喜雨》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春天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所作。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从长期颠沛流离中得到定居,开始了暂时安定、悠闲的田园生活,心情较恬静。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  相似文献   
139.
喻静 《中国文化》2013,(2):117-124,125-127
禅宗自慧能以下,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分灯,所谓"一花五叶";临济宗又别出黄龙、杨岐两派,所谓"五家七宗"。入宋,"云门、临济、法眼三家之徒於今尤盛,沩仰已熄,而曹洞者仅存,绵绵然尤大旱之引孤泉。"①元明以后,仅临济曹洞两家尚存,临济盛於曹洞,所谓"临天下,曹一角"。而临济两派中,黄龙於北宋后期兴盛一时,进入南宋则法嗣不济,数代而泯。杨岐一家担荷临济门风,方会三传至圆悟克勤,门庭大盛,出大慧宗杲和虎丘绍隆。大慧宗杲之"看话禅"影响深远,然法嗣莫过六代,惟虎丘一系,绵绵延延,不绝如缕,竟至晚近、乃至目前。一言以蔽,禅宗南宗之临济宗杨岐派虎丘一系是延续至今没有中断的禅宗法脉,师徒相授,历历可数,法号承贯,薪火不绝,道场(祖庭)、文献亦不乏完整保存。圣严法师曾照《校正星灯集》所载,在著作中列出该法系的世系表:  相似文献   
140.
庾信萧梁时期纯文人气质彰显,入北以后儒士情愫复归,由纯丈人气质向儒文兼备的气质转化.其表现为:家国败亡的沧桑巨变激发他对历史和现实作出深刻的反思,唤起他作为儒士的强烈的功业意识,也促使其对儒家伦理的回归.入北以后庾信固有的文人气质又影响北方本土士人价值取向由重儒向慕文转变.庾信和北方本土士人气质呈反向改变而共同趋向于儒文兼备,成为南北融合的表现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