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76篇
科学研究   28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2月19日,澳大利亚南极科考归来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对南极海域1000米深的海底进行了彻底的生物普查,拍摄并捕捉到了数种巨大的海洋生物,有巨大的蠕虫、餐盘大小的海蜘蛛、触须达六米长的水母。考察队返回时,船舱中装满了捕捉到的南极海洋生物,其中25%属于未知种群。“在海底的一些地方,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生物覆盖着。”此次普查的领导人、澳大利亚科学家MartinRiddle说。  相似文献   
882.
本研究是从许多国内外合资企业内陆(本土)员工职业培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入手,试对我国中外合资企业内陆员工解决职业培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探讨,以期解决好人才储备的问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工作,让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企业。  相似文献   
883.
今年3月18日是武衡同志80寿辰,我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祝愿他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884.
《中国科技奖励》2008,(9):79-80
记者10月20日从国家测绘局了解到,测绘部门已完成了中国首张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DomeA)地区1:5万冰面地形图的绘制工作,并已全面应用在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的选址规划和环境评估中,成为中国在南极最高点建立第三个科考站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85.
长城作为军事工程的重要意义是广为认知的,但从民族学的视角研究,长城对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有着重要意义.长城作为一个政治边界不仅仅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从文化生态学和族群冲突理论的视角分析,长城作为草原与农耕社会的边界同时也具有族群边界的意义,对于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由于长城边界形成的边缘地带具有双重性及流动性的特点,长城边界还具有外部分离和内部整合的作用,同时也是交流融合的地带.  相似文献   
88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8-I0002
2月26日,中国科考队员在南极普里兹湾布放海洋观测潜标。  相似文献   
88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8-I0011
<正>南极的科学季又要来了。南极又要进入夏季,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也抓紧时间,在这(相对)温暖的季节向南进发。开展一个又一个高大上的实验,希望解开一些迄今还困扰我们的未解之谜。值得关注的南极七大实验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年生效,迄今各国在世界上最偏远的大陆——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地。今年,29个国家在南极洲开展科学研究,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将有大约800名科学家和支持人员前往南极洲开展夏季考察,其中,仅仅美国就有100多个研究项  相似文献   
888.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很是广泛,为我国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内陆水体水质监测问题,本文从要遥感技术的基本特征入手,对该技术在水体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作详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89.
据法媒"20minutes.fr"3月16日援引法新社报道,16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格陵兰最后一块稳定的冰盖边缘已经开始后退,这将增加格陵兰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  相似文献   
89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I0001-I0002
<正>[导读]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雪龙"号抵达南极半岛海域开展科考科考队员从海里收回重达200公斤的庞大设备CTD。新华社"雪龙"号2月9日电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