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  相似文献   
162.
1912年,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小说《变形记》中呈现了一个这样荒诞的故事: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长年奔波,靠微薄的薪金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那时候,他是家中受到感激的长子:父母夸赞他,妹妹爱戴他。某一天,一觉醒来的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贡献了。这时候,母亲逃避他,妹妹想摆脱他,父亲用苹果把他往死里砸。  相似文献   
163.
残雪的作品风格独特,它是一场灵魂的唯美的舞蹈.残雪是善于在梦境里自由行走的作家,梦魇手法的运用,使她的作品变得很艰涩.残雪从卡夫卡、但丁等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读者不能因为残雪作品风格的诘倔而放弃对作品的阅读.阅读残雪,需要的是时间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4.
这个题目写的时候特别顺手,印象中卡夫卡有篇小说的书名就是这个,想自己上大学那会儿挺喜欢评论老师,谁的教学方法我喜欢,谁的教学理论我喜欢,谁的穿衣风格我喜欢……现在想起来,那果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踏上三尺讲台后,才知道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相似文献   
165.
张克 《天中学刊》2004,19(3):78-82
米兰·昆德拉对人们对于卡夫卡小说的美学价值的误解有着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卡夫卡已经开始实现"梦与现实的融合".卡夫卡的小说既是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凝视,同时又伴随着最无拘束的想象,代表着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  相似文献   
166.
《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作卡夫卡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学作品,理解上有不少难度,加上课较长,语言平淡冷漠,中有静止的大段心理描写,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上.一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二要找到切入口,提纲挈领理解课;三要抓住语言,突破重点难点:四要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7.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了两篇关于变形的文章,一篇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篇是蒲松龄的《促织》,一个是人变成了甲虫,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那么,除了变形这一点两者相似之外,两篇文章是否还有可比之处呢?  相似文献   
168.
《变形记》是世界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章讲述了小推销员格里高尔在沉重的工作、家庭负担和心理重压下变成了一只甲虫,最后被家人无情地抛弃、悲惨地死去的故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了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9.
对于卡夫卡而言,悖谬不仅是一种哲学概念,同时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使两个极端发生奇特而重要的关系,从而昭示出世界的荒诞性和人存在所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卡夫卡所生活的环境就充满着悖谬。受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影响,卡夫卡对孤独、恐惧、悲剧意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形之下,悖谬性思维方式在他的头脑中也就根深蒂固了。  相似文献   
170.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往往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