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对于其作品,人们也一直是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发现了他作品中存在的后现代因素。《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其中也体现出了一些后现代的特征。主要从主题、人物、情节、叙述者情感及语言的不确定5个方面来解读了《变形记》艺术创作上的不确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2.
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的相关评述及梦记录为读懂《乡村医生》提供了线索,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复杂联系由此可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理解这一作品的重要参照,《乡村医生》的若干场景可以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找到来源并得到解释,而这一作品反过来也可以看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戏仿;语言学一精神分析的分析还可以切入到作品的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主义式的整合,呈现作品生成的机制;以文学、哲学和宗教传统为参照,作比较研究与寓意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一作品深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203.
正布拉格城堡下的黄金巷,一张忧郁青年的照片,伴着扬.聂鲁达的《小城故事》,躲在橱窗的冰凌后,默默注视这世界。那是一生用笔在为自己驱逐孤独的卡夫卡。他的那句名言突然在耳畔响起: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那一刻,布拉格清冷的天空下,怀念起那逝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4.
佚名 《课外阅读》2012,(24):34-36
因为莫言,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国人空前的关注。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文学最高和唯一的标准,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诸如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伟大作家甚至都被排除在诺奖之外,而且,正如莫言本人所言,无论获奖  相似文献   
205.
卡夫卡的一生充满了孤独感、恐惧感,这在其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实际上,他的创作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本文分析了卡夫卡这一性格产生的原因,探寻其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6.
“神话回归”是20世纪世界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在现代主义学中尤为普遍。其中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和鲜明的宗教色彩,极具独创性,同时也很能代表20世纪现代主义学的这一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07.
本文通过对卡夫卡和马尔克斯作品的阐述,说明表现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虽然分属不同文学流派,但是只要作家能够正视现实,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的不幸,他们同样可以通过作品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异化现象。在对异化问题分析过程中,弄清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本质及根源。  相似文献   
208.
《审判》是卡夫卡第二个创作高峰的代表作,是被称为“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卡夫卡以本人所经历的一次特殊“审判”为契机,通过小说的形式对自我良知和人类本性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审判,揭露出人在道貌岸然的外衣下所掩盖的卑劣的另一面,这是作长期人生体验和对社会思考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9.
关于《变形记》的研究和评论,众多观点的核心是异化、荒诞,而笔者认为,《变形记》独特的魅力在于小说对人的异化进行了"错接"式的文学想象。"错接"是其表达异化主题的艺术方式,而其荒诞感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与此。在这部经典名篇中,卡夫卡以超拔的想象织成了一张灵与肉的"错接"图景,图景蕴含着深刻的人性拷问,构思新颖独特,极富审美趣味。本文拟从"错接"切入,对这篇名作进行一番艺术探析。  相似文献   
210.
本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