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出版于2003年,以两条线索交替行进,叙述了主人公——少年田村卡夫卡和老人中田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小说的字里行间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深刻而细腻地揭示了人性之内涵。  相似文献   
32.
《地洞》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其结尾的"未完成"给后人留下了意义的无解性和阐释的多义性。小说给人一种庸人自扰之感,实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孤独自闭、恐惧担忧、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通篇采用了自叙自白的方式,通过假想的"异己"力量深刻剖析了地洞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客观上反映了存在主义"在"的"澄明"境界,揭露了人类"向死而生"的普遍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33.
心灵的远行     
正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心灵也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茧  相似文献   
34.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而中国作家残雪则是新时期先锋文学的代表,他们虽然置身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却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共通性,如荒诞的精神内涵、破碎的人物形象和隐藏的寻找模式。从上述角度,对两位作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考察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期达到对两位作家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35.
赵黎英 《阅读》2014,(13):24-25
<正>小男孩卡夫卡在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超级大甲虫!尽管卡夫卡一再提醒,但是他的父母、妹妹、同学、老师却没有发现这种变化,只有卡夫卡的好朋友迈克尔发现了他的变化,并陪他去图书馆查阅卡夫卡到底变成了哪种甲虫,想让他重新变回男孩……  相似文献   
36.
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从表面看,《海边的卡夫卡》贯彻了卡夫卡小说的特点。但是根据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对于战争的看法便可以发现,这部小说在思想内核上却是背离“卡夫卡”的。该文从荒诞的底色、希腊文化的影响、思想内核的差异这三方面分析《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卡夫卡”元素,论证《海边的卡夫卡》与卡夫卡的相关性,指出二者的部分差异,并进一步说明卡夫卡小说对《海边的卡夫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卡夫卡使用象征,寓言的结构,总体的荒诞和细节的真实相结合的手法使《城堡》折射出亦真亦幻的多重意义世界.读者因此产生了不连贯的、迷惑的感觉.  相似文献   
38.
两个人的印记泰恩教堂的右侧是异常狭窄的泰恩巷,泰恩巷的另一边则是老城广场街廊最富内涵的中世纪建筑之一——石铃大厦。虽然墙角悬挂的石铃已是个复制品;但山墙在1 980年之后还原成早期的哥特式真实风采。与石铃大厦右侧紧密相连的建筑,则是18世纪建造的金斯基宫。这座晚期巴洛克经典之  相似文献   
39.
鲁迅与卡夫卡的作品在反映社会,表现人的生存处境上所运用的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为他们都运用了怪诞与真实相结合的手法来传达自己的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慨;不同之处具体则表现在怪诞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上:鲁迅表现为真实之中的怪诞,而卡夫卡则为怪诞之中的真实。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对认识这两位作家所处时代人生困境的世界性、世界文化的异同性以及当下社会现实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卡夫卡的微型小说《起程》的文本分析入手,认为起程的味道是孤独和恐惧,追寻的目标是身份和空间,追寻的原因是民族心理的隐性基因和父子关系的显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