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宋萍 《文教资料》2010,(31):142-143
把编演历史剧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历史剧教学的这一优势.本文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结合自身体会,对编演历史剧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2.
莎士比亚在其英国历史剧中,着墨浓重之笔就是战争主题。剧作家将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作为贯穿其多部历史剧情节的主线之一,将战争视为夺取王权和巩固王权的重要手段。在莎士比亚笔下,亨利五世征战法国既夺得了在法国的权力又赢得了英明君主的荣耀。波林勃洛克(即位后的亨利四世)通过武力不但夺回自己的财产,而且登上王位宝座。君主们不仅懂得战争可用来夺取权力,还深谙战争尚可用来巩固王权。他们认为对外战争可牵制国内贵族势力,以使他们无暇颠覆王权。战争可以掩饰王权的不合法性;战争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战争还可对内惩治罪恶。总之,战争是君主的为君之道和统治之术,这明显诠释出莎士比亚的战争意识。  相似文献   
103.
郭沫若的抗战历史剧包含了诗歌的因素,具有浓郁的诗情诗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郭沫若历史剧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有浓厚的诗人气质,具有浓烈的诗意。其次,历史剧中蕴含着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诗歌。再次,历史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诗剧语言。  相似文献   
104.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剧《赵氏孤儿》的改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处理,而且可以窥见近年来话剧改编理念偏重改编者主体感受的发展变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历史题材创作热潮形成原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5.
莎士比亚的英国历史剧,具有鲜明的历史色彩和时代气息;其创作目的为“以史鉴今”;其艺术原则为:连续性系列化,历史戏剧化,性格模式化,背景形象化。  相似文献   
106.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主人公屈原的一次长篇抒情独白——《雷电颂》,以前见于高中语文教材,现被编入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本(人教版)。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炽烈的情感,撼天动地,不愧为抒情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7.
四十年代的历史剧顺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其中,阿英的历史剧注重在历史真实中挖掘艺术真实所产生的感染力,注重与男性相对比的女性中心叙事所带来的革命渲染力,注重戏剧氛围营造中所增添的阅读力,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一无论从制作数量、水平还是影响效果,历史剧及武侠剧都是最突出的,已成为中国电视剧海外销售品牌。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等大型电视历史剧在东南亚颇具影响,2010年江苏、安徽、天津、重庆等四家卫视同步热播的《新三国》,已经卖出一百多个国家的版权,成为传播范围最广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09.
师福贞 《收藏》2006,(8):90-91
我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新中国建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对传统戏曲进行了积极改革,使新中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现代戏、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10.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三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二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