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常强 《兰台内外》2011,(1):56-57
张居正、冯保,政治上有所建树,却过不了金钱关。惜哉!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引发了追觅"明史热"的高潮。该剧中,除第一主角张居正而外,还有一个人物上镜率颇高,他便是大太监冯保。  相似文献   
82.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杨晦出身于农民家庭,其剧作多关注下层人民的贫苦命运。他早期创作的散文化短剧"深沉黯淡",长于点染情感氛围,带有散文诗的气息。其剧中人物之间的外在行为冲突并不突出,作者更善于展现小人物的意志与悲惨命运之间的隐忍与抗争。杨晦创作后期的历史剧一改"隐忍"的创作题旨,以"搏击"的姿态来对抗社会黑暗势力,显示了杨晦剧作心路轨迹的转变。  相似文献   
83.
“逼近历史真实,颠覆人物模型”,是电视剧《走向共和》开播前的宣传主题词,有的还说成是“还原历史真实”。这样的宣传别出心裁,新人耳目,极富吸引力。这也成为该剧后来引起空前争论的焦点所在。不知是电视剧本身的魅力,还是争论激起了好奇心,眼球是越来越多地被粘在《走向共和》上了。从宣传或曰炒作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谁不想窥视真相,而且还可以看表演。但从对历史的阐释和评判,对如此宣传的社会效果来说,却是未必妥当的,实际上也未必就是那么回事。首先编剧就未必这么有能耐。虽说编剧“喜欢研究历史”,曾用10年时间写了一本晚…  相似文献   
84.
关汉卿杂剧中蕴藏着深刻的困境意识,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历史剧中的英雄因具有神性与人性的双面性而陷入两难的处境;公案剧中的清官面对权显势要的压力,同时渴望保持社会良心主持正义也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这种困境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摆脱的精神梦魇。  相似文献   
85.
方月霞  金春 《中学文科》2008,(1):122-123
一、延安窑洞话兴替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2100多年间,在中华大地上.我国许多王朝兴亡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历史剧。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窑洞里对熟谙历史的毛泽东说,“……所谓‘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政党、一国家,都是如此……。”后人将毛泽东、黄炎培的这番谈话,称为“窑洞对话”。  相似文献   
86.
明代中后期杂剧历史剧多以日常生活的实用目的为创作动因,如为寿星祝寿而创作、为了庆祝节日而创作、为自己辩解而创作、为攻讦别人而创作等.这对于明代中后期杂剧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所反映的产物,它同社会、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动员民众、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便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精  相似文献   
88.
从《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可看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是:不拘泥于成说,力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新的解释;“借古人的皮毛,说自己的话”,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89.
《诗学》中没有明确提出"历史剧"问题。在莎士比亚时代,严格依据编年史创作的历史剧成熟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则打破历史剧的各种规范限制,以是否承载历史内涵的标准来评判是否为历史剧。在西方戏剧引入中国之后,人们更倾向于把历史题材剧理解为历史剧,而且所讨论的历史剧内涵越来越疏离于"历史"的限制。历史剧的"度"虽然难以把握,但反映重大历史真实的底线不应该违背。  相似文献   
90.
历史剧《女巡按》又名《万福莲》、《女观察》、《观音堂》,清嘉庆李芳桂编写,鱼讯、黄俊耀、袁多寿、朱学1959年整理。1961年阿宫腔《女巡按》赴京演出,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一致好评。2009年,阿宫腔《女巡按》又一次登上了舞台。从阿宫腔《女巡按》的复出,我们看到了阿宫腔的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