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莫春 《湖北档案》2013,(4):42-42
1939年12月4日,寓居北平近8年之久的吴佩孚,逝世于什锦花园胡同11号公馆,享年66岁。由于社会上盛传吴佩孚是被日本特务土肥原谋杀,由此引起朝野强烈反响。日伪当局下令厚葬吴佩孚,通令各省下半旗致哀,并派高官汤尔和亲至吴宅致祭,以开脱罪行,遮人耳目。  相似文献   
12.
受先秦时期民间生死观念的影响,对鬼神的信仰两汉时在民间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室贵族好鬼神和追求长生的冲动有着强烈的民间信仰背景。另一方面,上层社会的追求自然又导致民间的学习和效仿。事死如生的厚葬之风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社会财富,和其它因素一起酝酿了无法控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3.
白如冰 《收藏》2007,(1):80-81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皇室和各级官僚修筑高坟大墓,并在墓室内绘制期望墓主人永远享有的豪华生活内容的壁画。这些壁画大异于敦煌壁画,很少宗教气息,而着重于现实生活的描绘,体现了写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从高句丽民族的墓葬形式、墓葬铭文、墓室壁画及高句丽民族重厚葬的习俗特点来阐述高句丽民族受中原文化影响,与中原文化互融的墓葬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辽阳的特殊历史地位,辽阳地区的墓葬也极具代表性。从木椁墓,到砖墓、砖券墓和石板墓,从新城战国木椁墓到汉魏壁画墓群,到东京陵,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蔡爱东 《考试周刊》2011,(33):233-235
中国的厚葬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形成,孔子是丧葬礼仪的研究者和传承者,他虽从没提倡过厚葬,但他的孝道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丧葬传统。在中国,薄葬与厚葬的斗争从来就没停止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厚葬习俗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大肆奢华。但是高贵的墓主们清楚,那些陪伴他们的价值连城的珍宝,自入土之日起就注定会引来盗贼。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墓葬被侵扰,古人们像设计保险箱一样建造他们的陵墓。于是机关术就被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8.
蔡爱东 《考试周刊》2010,(34):42-43
中国的厚葬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形成,大量的资料可以证明孔子是丧葬礼仪的研究者和传承者,而不是厚葬的倡导者。孔子从没提倡过厚葬,相反,他是重孝养轻丧葬的倡导者;但由于礼的自相矛盾和礼的束缚,他反对厚葬的力度远不如其他薄葬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德国树葬     
周礼 《留学生》2014,(8):48-48
“隆丧厚葬”的传统观念一直深深植根存国人心中,其他可以省,但唯独葬礼不能省,越隆重越能体现自己的孝心。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也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奢华。一方小小的墓地.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即便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一个寻常的葬礼也得花费几万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诠释石刻文字入手,着重考析石刻内容:(一)联系宋代潮州火葬习俗情况及其由来,分析俞妻不愿火葬原因。(二)从石刻中记述的锡镴制品,考析宋代潮州手工工艺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