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考证和推导是汉语古音研究的基本途径,本文侧重于实用角度对这类考证和推导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运用和功用方面揭示了它们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42.
地名是某一地区特有文化的体现,同时可能反映出该地区语音的历史面貌,经常出现实际读音与标准读音不一致的情况。山西省陵川县横水村的“横”字,各类字典均只有hénɡ和hènɡ的读音,而当地人则将其读作[xu??]。文章尝试分析该地名出现异读的原因,并结合“历史语音”和“名从主人”的原则为其异读审音提出建议——应保留目前的当地读音,读为[xu??]。  相似文献   
43.
秦地方言是汉语方言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汉语口语及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声母、韵母、声调特征明显,语音纯朴,值得我们全面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4.
胡苏 《现代语文》2006,(2):14-16
本文考察了陈第古音学成就的成因,并初步总结了其在此领域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仁怀市后山话的卷舌音分别来自古精组、知组、庄组、章组及古日母。本文按古音韵母的不同 ,把后山话的卷舌音分为三种情况 ,即来自古合口韵的卷舌音 ,来自古开口二、三等舒声韵卷舌音 ,来自古三等入声韵卷舌音 ,分别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王力、陆宗达先生等认为黴(今俗作霉)、墨、煤同源依次派生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商榷,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具体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墨、煤、黴皆同源于“黑”而并非依次派生发展.黑字早见于金文,而墨、煤、黴产生的时间大抵分别是周朝、秦朝和汉朝.墨的颜色为黑;煤本义为黑色烟尘,煤炭专称则是明朝以后的事;黴指黴黑现象;三字围绕“黑”义同状异所,从六书的角度也表明造字时三字同源于“黑”.黴黑为旁对转;煤黑为对转;墨黑喉唇相转只是现象,文章揭示二字相转的音理在于上古汉语有送气流音声母,黑、墨古音同部位同鼻音又同为入声收—K尾,从音韵的角度也表明三字同源于“黑”.  相似文献   
47.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语法现象,以及汉语古词义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了解这些现象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以及加深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体现在成语的古词义上。  相似文献   
48.
方言中有不少古代语音的活化石 ,因此我们在进行古代音韵或与古音韵相关的内容的教学时 ,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方言 ,特别是本地区方言来说明问题。本文仅从古诗的韵律和古音通假两个方面 ,谈谈方言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9.
对于上古声调的论说历来都众说纷纭,前人也有相关文章时其进行梳理,但是都不够全面和深刻.陈第的《读书拙言》否定上古音有四声 顾炎武和江永一方面肯定古有四声,另一方面认为古人在歌唱时不拘四声之限 段玉裁首次从系统上否定了四声模式而提出另一种声调系统.他主张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 孔广森的《诗声类》中认为《诗》有三声而无入声云云.本文对历代学者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力求能给大家在上古声调方面的学习上提供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50.
清代是我国语言学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字、古音、还是训诂,较之前几代都有很大发展,呈现出全盛的态势。本文试从以上三方面入手,对清代语言学的发端、发展、尾声进行一个历时的梳理,另外,对清代语言学如此繁盛的原因也进行了探究,期望能对清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