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847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21.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由于早期的《史记》注相继亡佚,《史记》三家注成了唐及唐代以前仅存的三部《史记》注作。《史记》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辨正,阐幽发微,从而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在版本形式上,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史记》三家注本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史记》本子。可以说,《史记》三家注在《史记》版本学和注释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22.
本文是对北京大学藏日本刊《史记》古活字本的专题考察,力求对其所属的日本刊《史记》古活字本版本系统的刊刻过程、版本特点、底本来源以及版本价值与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图书是文明的一种载体,是对情感的期待,对智慧的尊崇.然而,图书并不永远是文明旗帜下的一块丰碑.它所承载的有激越和壮烈,也有悲怆和消沉,有慷慨如歌,也有寂寥如水,它可以是铭刻时代的"史记",也可以是刺破江湖的"吴钩",它可以是粉饰太平的"后庭花",也可以是悠然自得的"桃花源"??在图书的长卷中,所谓的英雄和宵小,都会有一席之地,所谓的长啸和短叹,都会成为揭开历史的钟鸣.由此,图书便拥有了一种独立的个性,或者说,它拥有了独自解析文化和文明的特别权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24.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课是“孔子与老子”,在研究了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基础上,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相似文献   
25.
韦力 《收藏》2016,(5):34-39
正按照学者的说法,套印本始于元代,但真正广为人知,却是到了明代的万历天启年间(1573~1627年)。而这期间,搞套印本版刻的两大家就是闵氏和凌氏。而这两家都处在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晟(sheng)舍村,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在出版史上留下了这等光辉的一笔,当然值得细细研究。我曾得到的一种说法:闵氏和凌氏在书籍套印本上争奇斗艳,原因就是在出版业上的竞争。这个故事要从凌漾初讲起。  相似文献   
26.
苏教版普高《(史记)选读)读本》选了《留侯世家》,其中“上日:‘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一句。选注者把“而公自行耳”解释为“你的老公我自己去吧”。查萧枫主编的《史记》(文白对照,全注全译),也是如此翻译。其实,这种望文生义的理解是很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7.
史记》选修教材不应当仅作为语言教学的例本,而应当是文学教育的范本。要改变高中《史记》教学进程滞缓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课程资源精致有效的整合:精选教文,板块结合;多样裁剪,篇章整合;资源类聚,古今沟通。有效、精致化整合课程资源,让自主、合作、探究走向深层,真正让学生通过文本在与司马迁及其刻画的历史人物的对话中构建更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28.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具有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犀利的眼光,而且通过对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活动的描写,生动而自然地展开了社会历史的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被历史学家所推崇,还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模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之绝作"。其文学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29.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30.
逸闻入史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其类型包括:采游历过程中所闻乡人遗老之言入史;访问考察古代遗迹,直接或间接取得材料以补充有关缺失历史信息;从交游者直接获取逸闻材料;将游侠事迹采集入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