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81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湖北青年作家刘茂林的近作《圣火》,是国内首部以师范教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通过分析《圣火》中人物命运的象征寓意系统,从而发掘《圣火》主题意蕴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复杂性,是解读和阐释这部小说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2.
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收入了《楚辞》中的《渔父》一诗。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诗歌中,"渔父"是隐者的代表,其言行是隐逸意识的象征。因此,让学  相似文献   
173.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参与社会、加强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的一大难题,语文教学的突出难点。漫画以其形象、生动、诙谐、幽默,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把漫画引入作文,目的就是通过漫画创作活动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4.
张彬 《文教资料》2006,(21):128-129
中国和日本的颜色文化,一方面得益于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两国间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另一方面,由于两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两国间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同的地方。文章通过比较“红”在中日两国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中日关于“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5.
盘笋 《中学生英语》2002,(24):10-10
英语中有大量的含有定语从句的谚语。这些谚语寓意深长,耐人寻味。它们不仅喻事明理,而且语言精辟,通过对这些谚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学习好定语从句,同时又可扩大知识视野,可谓一举两得。现摘录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6.
水族是由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单一民族 ,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装饰艺术。本文通过水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中 ,便可窥视到其中蕴含着深刻文化寓意的凤凰、鱼、蝴蝶、虎、龙等事物在水族装饰中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吉祥文化 ,以便让更多的读者对水族文化载体有较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准,寓意深刻。3月12日,教育部在《关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5月19日,中央文明委发出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相似文献   
178.
《庄子》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文学性最强的书。后人,尤其是文学家,往往因其“有托物寓意,为洸洋怪诞之词”而更爱读之。《红楼梦》在这方面也显然是受惠于《庄子》。《红楼梦》于“荒唐言”中包含着“辛酸泪”,于“梦幻中”倾吐真情。于“大旨谈情”中蕴藏着“伤时骂世”之旨。  相似文献   
179.
中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八种首饰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更具有代表性,更好的体现了女性首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0.
东北民间故事不仅含蕴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呈现出文字简约、讽喻鲜明、寓意深刻的东北民间故事的寓言性审美特征之,丰富和拓展了东北民间故事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