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树群 《收藏》2009,(6):68-72
帽筒俗称“官帽筒”,创制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官员置放花翎顶戴所用的一种实用器物,兼具陈设性。同治、光绪年间,帽筒得到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32.
马景政 《收藏》2009,(10):69-69
这是一件清末民初常见的浅绛彩瓷盆,俗称轿盆、洗手盆。高9厘米,口径16厘米,内绘精细淡雅的浅绛彩花鸟,口沿处书墨书题款:“莫谓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秋风。甲辰冬月溥泉仁兄大人雅玩。邵恒赠”,字体端庄俊秀。  相似文献   
33.
王英辉 《收藏》2007,(8):80-80
有清一代,文人墨客及达官贵人总喜欢在厅堂或书房悬挂的中堂两侧配以名人楹联,久之成了一种风雅模式,这也使得楹联艺术在清代极为盛行。近几年来,笔者有幸欣赏到清季名人联墨数十副,且多出自高官名士之手,洋洋大观,别具风采。其中清同治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瑞常墨宝印象尤深。  相似文献   
34.
正被誉为"中兴之臣"的李鸿章于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1866)担任两江总督两年。《清宫扬州御档》第十七册收录了李鸿章在任期间及其前后,与李并与扬州相关的三件御档,分别是:同治二年(1863)《奏为兵饷支绌请旨敕下江苏巡抚李鸿章勿在扬州高邮等处招募勇夫事》(附件)、同治五年(1866)《晓谕奖励李鸿章等人事》、同治七年(1868)《奏为赴扬州与李鸿章晤商并察看丹徒等地荒田等事》。这  相似文献   
35.
马长寿同治回变调查书的序言,其一些说法与调查的正文内容严重冲突,有的说法与正文的某个内容不冲突、与正文的其它内容却冲突。引用界存在以该书的序言代替其正文的倾向,严重歪曲了该书的调查内容。应该分别其客观调查与偏执议论,以尊重调查书的主体内容、维护调查价值。  相似文献   
36.
我入宫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同治和光绪的妻子都成了我的母亲。我继承同治兼祧光绪,按说正统是在同治这边,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不管这一套。她使用太后权威,把敢于和她争论这个问题的同治的瑜、珣、瑨三妃,打入了冷宫,根本不把她们箅做我的母亲之数、,光绪的瑾妃也得不到庶母的待遇。  相似文献   
37.
晚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荡不堪,众多文人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相对于嘉道时期而言,文人缺少了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集会结社减少,或因战乱文献散佚而没有流传于世。尽管如此,文化开发较晚、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东北与云南文坛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迹象,文人结社唱酬活动频繁,为光宣甚至民国该时期的文学繁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8.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10):131-131
豆青青花人物纹瓶 盘口:颈上饰双狮耳,斜肩鼓腹,圈足。通体施豆青釉,瓶身主体纹饰为陶渊明爱菊图。人物笔法运用细腻、精致,面部神态各异,青花发色淡雅,釉面光润似玉。此器为清同治时期不可多得的民窑精品。  相似文献   
39.
邓义文 《历史学习》2006,(12):27-28
“中兴”,意指王朝在一段时间衰落后重新兴盛。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同志讨论历史周期率的话题时,黄炎培说:“中国历代王朝更替频繁,兴一衰一兴一衰的发展周期,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由此可见,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有开国盛世,也有许多“中兴”局面.如东汉“光武中兴”,晚清的“同治中兴”等,本文将介绍历史上公认但不为大家熟知的几次“中兴”。“少康中兴”。启建国夏,后传位于儿子太康.但太康沉迷于玩乐、不理朝政,导致部落贵族后羿、寒浞先后乱政,夏朝衰落。到太康的侄子少康长大后,在舜的后人虞思等的帮助下,站住了脚,并开展了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他整顿队伍,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40.
马岳良 《精武》2005,(11):46-47
王培生老师在一次讲手时,讲到“海底针”的用法并引出杨露禅前辈的一段故事。话说当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成返乡,不知何故与人结了“梁子”,便只身来京城,在海淀兰旗营张姓(小府酱张家)人家教私塾。一次,在院门口闲坐,被乡里仇家的后生赶来寻衅。对方做“请安”状以“指裆捶”手法偷袭——说时迟,那时桉,杨露禅躬腰使了一记“海底针”,将对方挑出丈外,打到街对面的八字影壁上,这个人一拱手就走了。此功夫只是无意间的一露。再后来,杨露禅被恭王府请去教拳,太极拳得以流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