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姜秀梅 《学子》2015,(6):59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进行口、笔交际的基础,只有熟记所学过的单词和词组,再加上灵活的运用,才能完成初中所规定的任务。那么,英语词汇如何才能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呢?这是每一位英语初学者都应重视的问题。记单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一定的毅力和花费更多的时间。一、音标记忆法音标记忆法记忆单词是最能持久记住单词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初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言是上古吉,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同音近义词,诸如截止与截至、违反与违犯等出现的频率极高。这些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差不大,有的甚  相似文献   
15.
越玩越聪明     
有两个汉字A和B,可以组合成汉字C,也可以组成汉字D。B和D同音。AD可以组成词语,CD也可以组成词语,并且CD属于AD的一种。汉字C是什么?一天,两个人从烟囱里出来,小伙伴A灰头土脸,小伙伴B干干净净,谁会马上去洗澡?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钓鱼》2015,(1):1-1
又到羊年。我国民间早有“三阳开泰”这句吉祥话,它表达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意义,也寄托了诸事顺遂、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因“羊”与“阳”同音,因此又为“三羊开泰”。一到羊年,人们最爱提到的一句吉祥话就是“三羊开泰”了。  相似文献   
17.
邢宁 《语文知识》2001,(9):39-42
行动踪迹用行迹某一内容集专集文字改动用窜改节约剩余用节余喂养培养用哺育实际效果用实效志向意愿用志愿经历过程用历程包括含有用包含反击别人用报复不忍舍弃用留恋繁殖增生用增殖举动神色用形迹宽裕充足用富裕卑劣手段用篡改精心喂养用哺养照料成长用抚育开阔通达用豁然自己愿意用自愿主观一定用决不宽容原谅用包涵突然发作用暴发不忍离去用流连事物形态用形式特集成刊为专辑足够剩余用富余结存余额用结余爱护教养用抚养定时功用用时效迅速突然用霍然具体路程用里程严正坚决用绝不远大志向用抱负猛然破裂用爆发价值增加用增值现状趋势用…  相似文献   
18.
任亮 《现代语文》2010,(2):58-59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同音省略可以避免因用词重复而给人带来的冗赘呆板之感,使得短语或句子前后相互衔接,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前人对同音省略的研究,大都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进行阐述。本文通过例证,认为同音省略是现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从语音的经济性原则、同音省略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同音省略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容裕秀 《今传媒》2010,(7):76-77
读报纸、看杂志、上网浏览,常常碰到一些同音异义字。例如:"不负众望"表示成"不孚众望""孚"是"负"的同音异义字;"取得更大的胜利"表示成"取得更大地胜利","地"是"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组的多义性以及借助成语、上下文语意、同音(近音)异义等语法现象浅析双关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