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不仅旋律优美、和声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同时其清新、雅致、纯净的古典主义风格,为美声唱法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除了可以训练气息的协调性、声音的连贯性与灵活性、准确的起音、柔和的咬字等歌唱技巧之外,还可以通过鲜活的角色形象培养准确的音乐表达,使歌唱者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普契尼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世界歌剧发展状况以及提出作为普契尼创作的重要领域——歌剧及其三部歌剧代表作《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通过对代表普契尼歌剧创作高度成就的三部代表作在音乐上的共同特征与音乐对女高音人物形象刻画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的概括、分析与论述,结合三部歌剧剧情的介绍,重点对其女高音咏叹调的作品风格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与论证。  相似文献   
113.
吕淼 《科教文汇》2012,(17):152-153
中国歌剧发展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间,中国歌剧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传世作品,在跨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中国歌剧的创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中国歌剧的发展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场挑战,只有积极面对,才能使中国歌剧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4.
C罗咏叹调     
黄一舟 《新体育》2012,(10):34-37
快乐的人是一样的,伤心的人却各有各的伤。一场普通的西甲联赛,C罗梅开二度后用无庆祝宣告“爷不开心”。全世界皆问:你为什么不开心?皇马俱乐部知道,他们的“高富帅"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5.
《中国新闻周刊》2009,(19):81-81
歌剧泰斗威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弄臣》将于6月在国家大剧院亮相。由来自作曲家故乡的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为中国观众呈现”原汁原昧”的歌剧大餐。歌剧《弄臣》讲述了放荡好色的公爵爱上了宫廷小丑弄臣里戈莱托的爱女,里戈莱托发现后决意刺杀公爵,却害死了女儿。剧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可爱的名字》、四重唱《赞美你,美丽的爱神》成为经典,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16.
结合笔者在学习演唱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咏叹调《柴堆上燃起火焰》后的体会,从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和演唱技巧等方面论述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频率较高的歌剧之一,其中伯爵夫人的形象成就了各个时期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成功地成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角色形象。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Porgiamor…)亦成为耳熟能详的著名唱段。鉴于此,作为声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首作品诠释和推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18.
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它的歌剧发展史亦可称为意大利的音乐史。1600年,巴尔弟、里努契尼和培利合作创作了第一部歌剧,经过蒙特威尔弟、斯卡拉蒂、罗西尼、威尔弟以至普契尼等一代代优秀作曲家的创造、丰富、革新和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对欧洲各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在演唱或教学处理普契尼男高音咏叹调时,应该把握如下要求:情感到位;角色到位;声音到位;吐字到位。  相似文献   
120.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在西方音乐史上因其对歌剧的改革而闻名于世。18世纪中下叶,歌剧在诞生了百年之后沦为取悦欧洲封建贵族生活的装饰品,尤其是意大利正歌剧,内容与形式日趋僵化,陷入一种夸张造作的陋俗。贵族们对阉人歌手的崇尚到了趋之若鹜的境地,逼迫作曲家为了迎合某位歌手炫技的需要而创作大量与剧情无关的咏叹调。早年在意大利因创作正歌剧而成功的格鲁克,深受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对正歌剧中的弊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经他改革后的歌剧咏叹调,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载体都体现出"力图使音乐为诗歌服务"和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本文以他歌剧改革的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的著名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为例,分析了他咏叹调的形式美学特征、内容美学特征和载体美学特征,从而归纳出其综合美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究了格鲁克歌剧咏叹调美学特征的成因、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