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云庄 《寻根》2001,(6):64-65
全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百寿出处。分别从金、古籀、钟鼎、书、经、玺、印等载体上查出依据。介绍了400个“寿”字的出处。对各种“寿”字做了溯本求源。第二部分:百寿四体。汇集了自商周前3000余年的古陶时代到后来的汉砖、瓦当、帛书、碑中及历代中外书家、名人所写的“寿”字。读不仅领略到书家、名人四体“寿”字书写样式的真迹,而且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今“寿”字流变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百家百寿。汇集了从春秋时代周简王至清乾隆2300年.年间历代15个王朝的皇帝、名人篆书的100个“寿”宇。展示了书写人在“寿”字创作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2.
商人的帝地位尊贵,虽非至上神,但在人神关系中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西周时期的上帝更上升为至上神,但人神关系与商代并不完全一致,并为以后的演变定下了基调;西周末期是周人的神权理论渐趋崩溃阶段;至春秋时,中国古代人与神的地位终于翻转,并对中国古史传说发生重大影响,当然这种翻转有诸多不彻底之处。  相似文献   
93.
“文丁杀季历”、“纣囚西伯”是日渐衰落的殷商遏制周族势力发展的结果。以此为契机,周人翦商、灭商活动由半公开转入隐蔽,手法更加高明。纣囚西伯又放虎归山,扩大了文王的政治影响,也加快了其灭商的步伐,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94.
商周的神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及考古教材的爬梳整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断代,细致地考察了商周时期人们心目中主要神灵的形象,归纳出商周神形演变的三个起点,一为人形,一为动物形,一为无形,并认为商周神形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人形的运物化,动物表的人形化及有形与无形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5.
96.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而且也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首先,我们应注意称谓语的运用。称谓语,顾名思义,就是在谈话中对他人的称呼。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自商周以来,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就早已根深蒂固。现在我们也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汉语的亲属称谓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97.
商周青铜器纹饰上种种现象,并不是出于奇异的审美观念,而是当时生活中的动物界及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敬和支配它的欲望的幼稚的幻想。  相似文献   
98.
李惠新 《收藏》2010,(9):101-105
山东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地区,它在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受到考古界的重视。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周代以前,中国历史的主要地盘是在山东、河南、山西,而旁及河北、陕西的一部分(《中国史纲》2005年版)。  相似文献   
99.
在台湾,提起《一九九五润八月》,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的台湾,更弥漫在一片润八月的风潮。如今,本书早已无人闻问。然而,出版这本超级畅销话题书的商周出版社,其命运却有了极大的不同。商周出版创立于1987年,陆续推出一些商管类丛书。出版社的自我定位在于引介商管知识,并弥补当时台湾商管知识的缺乏,以补《商业周刊》  相似文献   
100.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它在文明曙光时期,即从新石器时期发展到青铜器时期,已经在黄河中游形成它的前身华夏族团,在夏商周三代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分,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带。汉继秦业,在多元的基础上统一成为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